2018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没能逆转过去一整年的下滑趋势,销量较上年同期减少9.7%。
最受关注的当然是苹果,iPhone销量大跌26.7%,库克写了公开信承认遭遇中国危机,新iPhone上市不到两个月就降价2000元。
但2月10日手机行业分析机构IDC的报告更让人意外,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危机比苹果还要严重,出货量同比暴跌34.9%,市场份额跌落到第五。
虽然小米的印度市场还在涨,但中国市场的大幅下滑抵消了全球的增长。
小米对下滑的反应也在过去两个月有所体现。
1月10日,小米将红米(Redmi)设为独立品牌,交给刚加入小米的卢伟冰(原金立总裁)负责,首款机型 红米 Note 7 售价999元。
发布会上,雷军说红米品牌会“死磕性价比”,还将荣耀总裁对红米独立的挑衅评论放上发布会的PPT,“友商急了,说明我们做对了……性价比和友商无关!”
即将在20日上市的 小米 9 已经在微博连开6天的“线上发布会”,雷军和王源(代言人)已经把新手机的卖点全数预告,关键词包括4800万像素、后置三摄像、CNC微雕工艺、双拼GPS、“用料超足”。
重推“性价比”和“用料超足”,把千元机扶到与小米同级别的位置,这代表着一项重大的调整——高性价比使得小米没有多少利润可以让给线下渠道商,价格低意味着线下导购员得到的提成空间更小。
小米试图回到最早的面貌——高性价比,用户仔细比对直接线上下单的路线。而这是过去两年时间里,小米想通过打开线下渠道而改变的。
在第三方线下渠道 小米的销售力度明显变弱了
媒体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观察了6家手机卖场,包括3家国美电器、2家苏宁和1家大中电器。
6家门店的情况相类似,OPPO、vivo与华为占据了店内显眼又巨大的位置,小米通常蜷缩一角,甚至没有柜台。
北京市东侧,大望路外企大厦的苏宁电器紧邻人流聚集的合生汇商场,小米在这里仅有两张1.5米长的柜台,陈列着约10台手机。而紧邻的“蓝绿大厂”则多出5倍的面积, 一位导购员告诉媒体,春节期间没有怎么休息,vivo区域需要4名导购轮流值班,而小米柜台日常只有配备1名导购。
上海浦东唐镇的国美电器刚开业一月有余,这里甚至没有小米的位置。一位自称从事手机销售十年有余的店员说,小米如今已经对苏宁和国美的投入少而又少,他估计上海市50家国美里,最多只有5家左右卖小米手机。
导购们缺乏足够的动力向用户推荐小米。
北京双井家乐福的大中电器在商城一层,橘黄色的小米Logo隔壁摆放着小米年货节的促销广告。导购员没有出现,临近柜台的销售员也对小米的促销一无所知。
上海一家国美电器销售员表示,小米为终端销售员提供的返点已经非常低,销售员只有不到5%的提成。虽然其他厂商也大同小异,但小米的确是自己所在整个卖场中最低的。
小渠道的投入就更少。
山西省临汾,在县城经营一家手机小店的经销商表示,他已经无法从小米获得提成,“甚至拿货价比官网上的活动价还高”。小米还留在他的柜台里,只是因为“有年轻人会来问”。
雷军在小米上市的招股书中说,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是小米的“铁人三项”,而所谓新零售的部分,责任主要落在了小米的直营门店,而不是这些第三方渠道上。
截止至2018年9月末,小米在中国大陆有499家售卖全品类的小米之家,另有1100家覆盖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授权网点。小米铺得很快,4月末到5月初还创下4天内开业61家的纪录。
直营销售保证服务和专注,但相比竞争对手,小米不到2000家线下点远远不够。2015年OPPO的线下门店已有25万多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表示,华为到2018年中有门店5.3万个。
在销售效率这个维度上,小米的直营店远不如盘踞各省的手机分销商们灵活高效,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诺基亚2000年中期培养起来的商家,诺基亚给予终端足够的返点,激励他们卖诺基亚手机。
2016年3月,小米苏宁的1200家线下门店合作销售小米手机,拉拢大型线下渠道,这被认为是小米挑战传统厂商份额的重要一步。紧接着小米和苏宁合作推出红米手机,2018年又更新到 红米 2S,专供苏宁门店。
不过小米还是没有在线下分销上更擅长一些,或者说,小米为此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小米在两年间成功抬高手机价格 但没能产生更多利润
一时间下滑1/3,小米曾经历过一次相似的危机。
2016年手机市场线上销售逐渐饱和,增长主要来自线下渠道。那一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只有4150万部,还不及2014年的6000万部,比2015年更是跌了36%。
线下竞争需要给予经销渠道提成,往往意味着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百分点的返利。还不算打广告请代言人,这些都是支出。小米向来不是无节制烧钱又不考虑后果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卖更贵的手机才能在不亏损的情况下打开线下渠道。
2016年小米推出价格更高的机型,千元机红米新机剩下3款,红米 Pro 也将价格提升到1499元。旗舰系列 小米 5s 第一次突破1999的标志性价格。还有 红米 note 2,采用类似三星 Galaxy Note 7 的左右两侧弯曲的OLED显示屏,进一步抬高价格到2800元。
小米出让利润空间在苏宁、国美等大的线下渠道销售,并且请代言人、拍电视广告,在公车站、候车厅出现了大幅小米广告。
2018年小米进一步精简产品线,全面提高手机价格。小米 Note 系列在3代产品后消失,而标志性1999元价位的小米系列涨价到2699元。
与此同时,小米平均卖出一部手机的收入(卖给经销商的价格)从2015年的807元,变成了现在的1052元。
提高价格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每部手机的利润率,这也是包括苹果在内的主要手机厂商在面临手机市场停滞后的一致做法。
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2017年小米平均卖出一部手机的毛利能达到100元,相比2016年翻了三倍,相当于有11.7%的毛利率。
但这个增长没有持续下去,到2018年三季度,平均每卖一部手机小米只有64元的毛利。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带来的毛利润额21.35亿元,相比于上一年同期甚至还少了30%。
包含了小米生态链产品的IoT业务利润率更为健康,这部分毛利额已经较2017年翻了一倍,只不过它也不能填上手机造成的8.7亿元利润缺口。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里小米手机卖得更贵,但硬件利润反倒在缩水。
做个对比,饱受诟病的iPhone提价虽然带来问题,但至少苹果硬件业务的利润率始终维持在35%左右。小米手机卖得更贵了,但多出来的收入更多给了广告和销售渠道,每部手机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反倒更少。
同时,小米的营业效率在降低。通常企业生产、销售、发货、收款这么一套流程走完被视作一个营业周期,小米2018年三季度********天完成一次,比2017年年报时多花了10天。
更严重的是,提价后小米在中国的用户规模在缩水。
小米在国内的用户规模在缩水 直接威胁了它的互联网服务收入
雷军在小米上市股东信开篇强调,“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高增长和高利润是互联网服务诱人的地方,小米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高达68%。
小米的互联网收入有7成来自线上广告—— 应用商店里的广告位,MIUI系统之中的广告植入,都是能够产生收入的地方。
而互联网广告收入建立在用户规模之上,但过去一年小米的用户基数开始下滑。
小米应用商店是每部小米一定会预装的应用,它的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小米手机的保有量。
根据极光大数据提供的追踪报告,2018年5月后至今,每月打开小米应用商店的用户数量已经停止增长,最近一个月还有下滑。
而同样的时间段,华为、OPPO和vivo的应用商店活跃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规模也都在小米的两倍以上。
应用商店数字会比小米手机的用户规模稍小一些,因为小米用户也可能使用百度、腾讯等第三方的应用商店。但不用小米应用商店的用户,也无法为小米应用商店带来广告收入。
另一家调研机构Quest Mobile追踪的数据也反映了相似的下滑曲线,截止到2018年9月的一年间,小米手机在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终端设备中占比从12%下跌至9%。以同期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计算,小米大约有7000万用户规模。
小米还有数量不少的海外用户,但目前96%的互联网收入来自国内,中国用户规模缩水意味着小米互联网服务变现的基数也缩水了。
小米的互联网营收之所以还在增长,有赖于每个用户为小米带来更多的价值。财报中披露,2018年第三季度平均每个用户带来21.1元的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34%。鉴于其中7成是广告,如果小米的国内活跃用户量依然不见起色,维持营收增长的办法只有继续在小米手机中增加广告的露出。
过多的广告无疑一个损害用户体验的做法,小米也曾经因此受到质疑。爱否科技的一项横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手机完全没有新安装应用的前提下,国产Android操作系统中小米的通知栏广告弹出数量排名第三,4天内推送的广告数量有17条。
广告直接影响了小米品牌价值。2018年P2P接连爆雷,小米推送了P2P广告,一度引起争议。
另一方面,国金证券在年初发布的研报中提到说,小米的互联网业务还面临大环境变化——近年在互联网广告方面开支最大的几个行业分别是游戏、电商、互联网金融、汽车、快速消费品、房地产等等,而这些行业中的不少在2018年受到了来自监管、宏观经济周期等不同层面因素的影响而需求疲弱。未来广告主在广告预算方面的变化,也是小米互联网业务在国内市场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海外业务是小米的最大亮点 但它带来新的矛盾
IDC的中印两份报告显示,从出货量的绝对数量来看,到2018年底小米在印度已经超过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中国市场暴跌34.9%,小米在全球还维持着1.4%的增长(小米在印度市场份额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第一)。
与此同时,小米在印尼的出货量同比增长337%,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西欧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86%,但这和基数小有关。
2015年小米的收入中仅有6%来自国外,到2018年已经超过40%,相对于OPPO、vivo在印度巨大的人力投入,小米以数分之一的规模就拿下更大市场,表现惊人。
只不过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当中占小米销量大头的印度,小米依然没有太多的利润。
小米在印度的主要销售产品是廉价手机,官网在售的机型中仅有两款小米,其余6款红米手机售价在500-1300元的价格。可以理解成,小米在用海外市场继续卖千元手机来弥补国内的下滑。
更大的问题是,出了中国,Android手机厂商就很难获得互联网收入。Google强制手机厂商装载它的应用商店Play Store,这就拿走了Android手机上最大的互联网收入来源。
视频和音乐也是挺大的收入来源,但这两块分别被Netflix和Spotify把持。Netflix一个公司市值就在小米四倍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海外手机卖得都比中国多了,创造的互联网收入却只有4.4%;这也是中国手机公司在海外共同的问题。互联网收入不能指望,最后还是得直接卖高价手机赚钱。
同时高价手机变得更难做了。
苹果从 iPhone X 开始不断提价,把4000价位留给了中国公司。但随着 XS/XR 的惨败,苹果也开始给新机降价,XR 最低已经卖到4500多元。这些都直接挤压了中国Android公司的增长空间。即便是中国公司里表现最好的华为,也开始降价应对。
红米的新品 Note 7 被称为“小钢炮”,而 小米 9 在上市前已经做足了社交媒体上的预热,功能和卖点悉数公布,仅仅留有价格的悬念。如果记忆力好的话,可以发现8年前的小米手机也是类似的套路。
中国市场依然是最重要的。小米手机在中国的成败决定着智能家电的销售、决定着它96%的互联网服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