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是如何用跨界思考方式,解决客户需求痛点的?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超级简单的普遍概念。我发现它们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大帮助。
我先向大家提出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如何用2000万打造一座能够接待2000万人的一流公共文化I P?”
上海迪士尼乐园16年建成投入的初期建设费用是350亿。迪斯尼乐园一年的客流量每年为2000万人提供娱乐服务。
因此如果只有2000万资金来实现接待2000万人这个任务,确实是很困难。
很明显,350亿和2000万数额差就足够算得上是一个现实问题。
接下来我会利用我们普遍的观念,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再向大家讲述五个这样的观念,用它们解决看似困难的问题。最后我会指出我的理论的重要意义,希望我的方式具有启发性,今天的目的是和大家一起来寻找更好的思维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虚拟一个项目:
西虹市(化名)愿意拿一亿元来投资,建立一家最有活力的文化地标,打造一个公共文化属性的建筑并有效运营它.
但他只有2000万用于提升内部装饰环境,其余的钱都让基建部门拿去盖楼了。西虹市市长希望用这些钱来实现这个目标。并给这个地标项目起了一个他很喜欢的名字“网红图书馆”。
按照正常的公益性项目的操作,项目决策成员们会组织参观学习考察,并把收获到的零散的信息打包给一家设计院,然后一步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并且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建成开业。
但他也很担心一旦建成之后,会不会有读者愿意来光临呢?
如果你是主笔设计师,你有15分钟可以进行陈述,你们会对西虹市市长说些什么来打动他?
我的方法是,我将对市长说的话,需要用到的设计原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用到最基本的原理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1、要想让全市人民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消费,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取得成功,就需要一座广受欢迎的“差异化”产品。
2、没有人能记得住一座没有自身独特定位的公众建筑。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既然我们需要人气、需要客户资源、我们必须清楚资源在哪里?竞争对手在哪里?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图书馆的竞争对手?
书店?手机?游戏?
都不是!!!很多人把图书馆运营不下去的原因归结于“线上销售对实体的冲击,或者移动终端新的娱乐方式的普及。
商业+书店的模式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国内一些商业综合体,特别喜欢的多元业态一定是:能提供亲子阅读类的书店。作为占领文化高地的领域不惜减免租金或其他优惠来吸引书店们进驻?
研究发现他们的文化定位能够给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提供一个来光顾的理由。
但是很多世界著名的文化休闲圣地,如台湾的“诚品书店”、日本的“茑屋书店”、成都的“方所”、号称最美图书馆的“嘉定图书馆”以及近期的新晋网红“六安图书馆”等文化地标。每年都在吸引大量客群的光临与到访。
很多人把图书馆运营不下去的原因归结于“线上销售对实体的冲击,或者移动终端新的娱乐方式的普及。
线上+线下模式
打垮实体书店的亚马逊,自己却在2015年底在西雅图大学城开设了旗舰店,到2017年开出13家实体店,它是一家真正的书店,但绝不是传统类型的书店。
新书+二手模式
2020年茑屋书店上海店开业
同时多抓鱼二手书店上海旗舰店开业
看到众多商业模式都在跨界运营书店,问题来了,为什么书店具有如此的魅力让众多商业模式为之疯狂呢?
我们用代官山茑屋书店的案例来进行深度的剖析
产品:
茑屋书店
客户:
日本将变成一个年轻人越来越少,60岁以上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国家。少子老龄化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吸引60岁以上顾客
地域:
世界6大城市群、东京涩谷、中高收入区域
明确定义:
一座像美术馆一样的“标志性建筑”。对老年人有吸引力的茑屋书店
接近渠道:
打造了一个以“家”为概念的舒适生活空间。
有效影响:
1、最具生活提案力的出版物是杂志,“世界第一”的杂志卖场
2、老年人关心的问题,于是我们深度挖掘“健康”主题
3、打造了日本最全的烹饪(医食同源)书籍卖场。
4、在意“死亡”的问题,所以还专门设置了宗教、哲学及讲述不同人活法的传记等类型书籍的专区。
5、为了让60岁以上的人为时不长的余生能够活得快乐充实些,特意准备了关于旅行、住宅、汽车等方面的书籍。
6、7点 喜欢早起,所以将书店与咖啡厅的营业时间定为早7点起。
7、宠物店 老年人的孩子们多已结婚成家,为了减轻他们的孤单感,专门引入了带宠物医院的宠物店。
8、为了照顾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还打造了售卖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专卖店Motovelo,
9、为了让老年女性活得更加美丽,所以在店内开了美容院。
10、为了方便有钱的老年顾客给儿孙买礼物,引入了国外环保玩具专卖店。
11、为了方便喜欢摄影的老年人,还设置了相机专卖店。
12、打造成“创意工作者的办公室”周边许多创意工作室,为了便于他们搜集企划所需的杂志、书籍、电影、音乐或是生活类杂志等档案素材,还专门设置了集合这些旧书等的沙龙。为了便于这些创意工作者使用,特意将闭店时间定为凌晨两点。
结果,T-SITE的所有角落都成了创意工作者们使用苹果电脑工作的地方。为了便于当地创意工作者们的生活和工作,还引入了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看看这些案例,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传统图书馆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消费者宁愿周末带着家人去购物中心人挤人,也不愿意到免费提供公共服务的图书馆度过舒适的一天呢?
因此,图书馆的真正竞争对手不是新出现的网红书店或手机游戏,而是能提供一站式娱乐体验性场所的商业集合体。
知识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在发生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要想让全市人民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消费,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取得成功,就需要建一座广受欢迎的“差异化”产品。
没有人能记得住一座没有自身独特定位的公众建筑。
盲目建设缺少核心定位 说到定位不得不提:两大常见误区,一个是大众心智中无法描述的词穷式表述“网红打卡”,另一个就是打着地方文化元素的“地方特色” 这些都不是真正能打动读者的定位。图书馆的建设最早期,这座图书馆的定位本身将是未来20年不断吸引读者前来交流的重要核心,没有之一!
优秀的定位案例:
利用旅游资源定位:三联公益图书馆——最孤独的海边图书馆人们驱车踩着沙子也要一探究竟的网红图书馆。马尔代夫就是利用旅游资源对自身定位的一个鲜明案例
利用与传统的相反定位:六安图书馆——全国首家“颠覆式图书馆”第一个打破传统中图法陈列方式,全国首家尝试用阅读需求进行图书陈列分区的图书馆。
非可乐饮料的侧翼战
早期加入百年可乐大战的,是七喜公司(Seven-Up)。1968年,这家公司定位在柠檬汽水这种非可乐产品上。这种策略的目标是,以七喜汽水取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七喜汽水的销售在第1年就上升了15%。
六安图书馆以非传统图书馆的文化产品定位,开馆第一年,就达到到馆人数100万人次的。成为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排名第一的图书馆。
让我们回顾一下前面的问题:
“如何用2000万打造一座能够接待2000万人的一流公共文化I P?”
NO1: 找到一个精准的核心定位,目标是以知识传播为核心,升级配套服务成为生活方式的另一种选择。从而取代商场、院线、餐厅、超市等这些传统娱乐方式给市民提供一个精神休闲的美好去处。
NO2: 一座公共图书馆,每年服务100万人(这里定位于相对文化建设不发达的区县级群体,相比于发达地区,这里的广大读者更需要公共文化的产业升级),20年服务2000万人次,这20年是整整一代人的黄金成材时间,让知识一直相伴。而用于这个伟大投入是区区当下的2000万元。
接下来讲述五个基础的普遍观念,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公共图书馆设计领域的佼佼者,多年服务市政公共文化项目过程中。在建设定位、读者回流满意度和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除了处理项目前期的核心定位以及对运营工作的有效梳理外,我们总结五个常见的与设计相关的痛点:分别是“时间痛点“、“资源痛点“、”生理痛点” 、“陈列痛点””和”文化元素”五类常见问题。
“时间痛点”对读者为什么不友好?
2020年开始,世界图书馆主流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转变、开放以及参与,才是图书馆的未来 !
传统国营书店在当今时代都在尝试转型,提升服务品质,比如延长营业时间以及尝试24小时不打烊,这些做法是符合读者的真实需求而设立的。反观国内的图书馆,基本还是秉持着和工薪阶层同步上下班的节奏。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走在服务的前段了,那么不改变现状或将离开历史舞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生活痛点”图书馆如何配置咖啡与餐饮?
一个不能解决读者一天基本生理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是不合理的,这里不重复讲了,有兴趣可参看上期文章。
“地方元素”怎样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属性的公共文化地标?
图书馆是属于未来年轻人获取知识的圣地,有效结合好当地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提升项目的辨识度,也极具独特的魅力。设计工作必须重视和善于利用这个优势,结合我们前面的定位,才是打造不同环境的文化之花。
如何有效利用共享资源? 好了,来看看图书馆和文化馆资源共享这件事,很多区县级场馆喜欢在有限的资源里共享两者的空间,这对投入以及运营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往往很多决策者并不知道评级的硬核指标。人为的减少了配置的资源导致先天不足。结果必然造成建成后无法到达标准的尴尬。作为设计师,有责任有义务有底线的尽到告知义务,履行设计合同,解决客户建设的核心需求是关键。建成一座中看不中用的空间对业主的预期结果是背道而驰的。
“陈列痛点”下一代图书馆,除了选书力还必须有颜值 读者第一次来往往是因为有颜值来打卡。国内所有图书馆都在硬装的基础建设中用力过猛,却喜欢忽略与读者互动环节重要的陈列部分,那么造成图书馆颜值不够的主要原因,我们总结了4大核心。
1、绿化景观:从景观空间延伸到室内,如何衔接?室内绿植摆品及微景观和垂直绿化的应用都是影响环节和阅读氛围的重点,设计师有责任对每个细节进行把握。
▼图书陈列整理前
▼图书陈列整理后
2、道具陈列:为什么图书馆的书柜永远是一成不变的阵列?设计师参与这个过程往往是采购部门来独立负责造成的,书柜、阅读坐席、软装美不美谁来负责?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吧。3、书籍陈列:网红书店的陈列方式和图书馆是不同的。设计师在布局书籍陈列时不能依托运营方自行把握书籍展示的方式,应该尽心指导上架过程的细节和美感。一个书墙的最终效果需要设计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指导。
4、小品陈列:桌面小品、环境小品以及书架小品这类软装小摆件,有和无对环境质量提升是关键的关键。
当下图书馆无人问津的疑难杂症,如何打造下一代图书馆?其实光有颜值并不够。读者第一次来,因为有颜值来打卡。漂亮的书墙和空间沦落成自拍、网红、自媒体的"背景墙"。甚至来拍婚纱,真正的读者无人愿意使用这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建成网红第一次来探店很容易,第二次、第三次来的核心是"选书力和生活提案能力。并实战介绍了解决方法。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共享,传递正能量给众多设计新人,一起加入到文化事业的伟大复兴建设中。为四亿年轻的国人们解决知识传播环境改变的伟大变革。
▼近十年文化大事记
希望通过每年的设计师交流共享,传递正能量给众多设计新人,一起加入到文化事业的伟大复兴建设中。
找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一直坚持做下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以及ADU咨询
本文为DUKE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来信告知,谢谢!
本期作者/DUKE
本期美编/Sa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