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脑报
我们都知道,来电显示功能从手机一出现就有了,开通这项功能,可以让用户识别来电号码,以便推测来电者身份,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可以直接显示姓名,有未接来电时也可以查看号码(如今国家已经要求电话号码实名制)。若没有这项功能,来电时会出现无号码无名字的来电。对于手机用户而言这是项必备功能。
而除了每个月的套餐月租,来电显示其实是需要另外扣费的,不过现如今来电显示业务一般都包含在套餐内免费赠送使用,如果用户使用的套餐没有来电显示业务,开通后费用一般为每户每月 10 元以下,3 至 6 元不等,少数地区开通和取消来电显示功能还需要另行收费。若按照每个月 6 元来算,部分开通来电显示功能的用户一年下来要多交 72 元。
有用户不满,认为手机本就是个智能设备,并且我们也给这个号码备注了姓名,那来电显示就应该作为手机的基本功能,为何要被拿出来额外收费。
最初运营商表示这项功能收费是因为要收回成本,而不得不收的费用。但这么多年过去,从 3G 开始运营商的营业额就已超过了 2G 时代。十几年前来电技术不成熟,有一定的成本,运营商收费可以理解,但是当今的技术条件下,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此外,近年来国家交给了电信运营商 " 提速降费 " 的任务,不少此前遗留的不合理资费(如漫游费)也被彻底淘汰。
回望 4 年前,我国正式取消手机 " 长途费和漫游费 " 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技术进步,漫游成本已几乎为 0,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内漫游费的收取已失去了客观基础,继续收费已不再合理。
那么技术难度更低的 " 来电显示 " 何时成为历史呢?公众翘首企盼。
本月初,有网友在人民网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留言称,在如今进入了 5g 时代,现在的套餐基本上都是减免来电显示费用,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前期套餐附加的来电显示费用,希望工信部能够在提速降费的安排下减免掉其他套餐的来电显示费用。
日前,据人民网 " 领导留言板 " 栏目显示,针对网民关于 " 来电显示费用何时能够取消 " 的留言,工信部近日回复称:
目前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电信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不再由政府进行定价。
工业和信息化部非常重视用户对来电显示费的意见建议,自 2017 年起,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新增及在售套餐中赠送或包含来电显示业务,不再额外收取费用,并逐步推动存量来电显示收费用户向免费的资费进行迁移。截至目前,来电显示收费仅存在于部分未迁转、已经停售的老套餐用户中,占比低于 2%。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鼓励市场竞争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通过老旧套餐迁转、语音流量资源置换来电显示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免费用户范围,在3-5 年内逐步取消来电显示费用。
在去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世虹也曾建议取消手机来电显示收费,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彼时,安徽省通信管理局相关人士回应表示,来电显示属于用户可选择服务项目功能的收费,属于市场调节价项目,不需要向通信管理局报备,将积极和运营商沟通,推进企业对此项收费进行降费。
对于 3 到 5 年取消来电显示收费这一消息,网友期待之余认为等待的时间还是久了点。除了没有收费的必要外,更关键的是,来电显示还是和当年如初,没有丝毫进步。
相信大家都有过被电信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很多来电显示是亲朋好友、银行、购物平台、公检法机构的电话,实际上竟是诈骗分子使用 " 改号软件 " 冒充的。这么看来,来电显示还做了 " 帮凶 "。
曾有媒体报道,经过整改,虽然近年来改号软件的销售有所遏制,但是改号软件的交易更加隐蔽了,通过改号软件,来电显示可以设置任意号码且无法查找呼叫原号码。
专家指出,改号诈骗类案件具有远程、非接触、多环节联动等特点,仅靠公安打击难度极大。预防是关键,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及相关监管部门应发挥更大作用。
但至今为止,来电显示依旧任改号软件 " 摆布 ",人们受骗的第一步就是相信了来电显示的 " 权威性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要识破这种伎俩,唯有给显示号码拨回去,对方如果是假的,是没法接听电话的。当然,最好安装 " 国家反诈中心 "App,开启来电预警,可以准确识别诈骗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