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随着Switch为系统更新了简体中文,网上又在盛传2019年任天堂将推出全新的Switch XL和Switch mini,Switch和手游究竟哪个玩起来更爽的问题又一次映入你我的眼帘。与Switch刚刚推出时不同,现在,我们有了很多与Switch操作感类似,性能强悍的游戏可供选择,手游体验大大提升。这就带来了到底买哪个好的困惑。
nclick="window.open('/pic/6661503.html#id=19594896');" style="cursor:pointer;border:1px solid #e5e5e5" />
当然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二者的不同点,而是实际的成本投入基本相差不大。作为一个游戏手机和Switch兼修,入坑“老任”满一年的玩家,我倒是很想尝试解答一下这个问题。我想从游戏体验和游戏资源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游戏模式各有损益,细节游戏手机完胜
随时随地畅玩3A大作是Switch的巨大优势(图片来自YouTube)
直入正题,Switch的游戏体验主要集中在模式上,在细节上与游戏手机也有可比性。Switch的优势在于可以保证你在家拥有主机的投屏体验,在掌机模式下则可以在任何地方玩3A大作。这点吸引了很多新玩家。
“现场开黑”使得Switch成为“Party神器”(图片来自technobuffalo.com)
做工好、手感好但是容易脏的Pro手柄
与此同时,Switch玩家可以用机身自带的两个小手柄“现场开黑”,也可以加一副四人开黑,也有很多小伙伴加了一副专门的Pro手柄来提升操作手感。“现场开黑”才是Switch能够被称之为“Party神器”的重要原因。而针对这一特性,诸如《超级马里奥:奥德赛》在内的诸多游戏也都加入了双人甚至多人模式,满足“合作&竞技”的需求。
的手柄上充满了Switch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任天堂的这一经典的外设配备实际上也的确影响到了手机外设的发展——无论是黑鲨、还是第三方手柄厂商北通的产品,身上都有着几分Switch的印记。而这些游戏外设对于手游体验的提升也是实实在在的。
而对于“游戏手机”来讲,游戏性方面的优化更多时候在于细节。游戏手机偏重于加强手游的性能输出和显示、操作体验。强化性能输出主要的方法就是深层次的优化和加强散热。显示体验则包括手机模式下的屏幕刷新率优化、色彩优化以及投屏体验。
ROG手机可以加屏幕变身“掌机”(图片来自gearopen.com)
ROG游戏手机甚至还在装甲套装里增加了手机模式下的外接游戏屏幕。而操作性提升则体现在手柄选项的越发丰富。
横持手机导致信号衰减的“死亡之握”(图片来自小米社区)
与此同时,在外观上,游戏手机往往长的非常酷炫。当然了,游戏手机的定位往往也是旗舰手机,因此传统旗舰机的功能更是有增无减。这在游戏手机上体现最多的就是“游戏免打扰”和“横持信号优化”(避免“死亡之握”)等细节。其思路与PC类似,对游戏更多是偏重,而非专攻。
由此可见,游戏模式上,Switch主打的是“投屏体验+现场开黑+随时3A”,而游戏手机则是“投屏体验+现场开黑+细节优化”。两者各有损益。
Switch玩家可以考虑买一个紫米PD充电宝,很耐用(图片来自mi.com)
当然了,屏幕、续航、温度、网络这几方面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Switch在屏幕和续航方面并不占优势,其LCD屏幕素质一般,且仅有720P的分辨率,续航仅有2小时左右,充电则硬性要求PD协议,连充电宝都要单买。至于温度控制,我还没有实测过,但个人估计差别不大。在长期使用后,即使是Switch也会有掉帧现象,可见性能还是个硬伤。
网络就更没有办法比了,Switch的Wi-Fi连接效果并不好,网游体验差,很多国外服务无法使用。而我在实际使用中还发现,如果你用的是我们公司这样的“内网”,Switch是连不上的,而手机根本不存在这一问题,可以在Wi-Fi和数据网络间自由切换,延迟已经不再是问题。值得一提的是,Switch也上线了家长控制功能,这点与手机是非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