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4t1o9w

http://www78564.xrbh.cn/com4t1o9w/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入殓师为逝者化妆,8小时修复颅骨被压扁尸体,职业却不被人理解
发布时间:2024-12-05        浏览次数:23        返回列表
入殓师为逝者化妆,8小时修复颅骨被压扁尸体,职业却不被人理解 入殓师

“我是一名入殓师,你愿意和我握手吗?”

入殓师为逝者化妆,8小时修复颅骨被压扁尸体,职业却不被人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对生离死别敬而远之。即使我们知道,以后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这道门。

我们害怕死亡,有时候或许只是因为害怕与亲人离别。因为这一别是真正的离别。

但最敬爱的亲人离世,我们也希望他们能体面安详地离去。

有人对死亡闭口不提,可有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同死人打交道。他们每天面对的死人比活人还要多。

他们面对的是最真实的死亡,他们从事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的工作:

可是你愿意花时间真的去了解他们,了解这个职业吗?

1. 从介意开始

一名记者殡仪馆展开了一场近距离接触入殓师的深度采访。可是当她走进殡仪馆的时候,却发现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对外界好像有一堵厚厚的墙。

因为采访工作暂定需要几天的时间,所以为了方便,记者和周围的同事时常去殡仪馆的食堂蹭饭。

但是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当第一次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张主任带着他们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却问了她和同事一个至今都让她难忘的问题

“你介意在我们食堂吃饭吗?”当时,这名记者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回答道:“介意什么?”当时张主任只是回答了一句,“不介意就好,走吧。”

可是事后,记者发现,当她的同事完成工作,张主任带着他们前去食堂的时候,也会拿出同样的问题再询问一遍。

事后,这名记者想到张主任脸上无奈、复杂的表情,她好似明白了些什么。

这里是殡仪馆,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与死亡打交道,就像一个普通人没事不会来殡仪馆,连带着这里的食堂似乎都带着“晦气”。

90后入殓师李淑萍,在常州的殡仪馆工作。上学的时候,李淑萍学的专业叫做“现代殡仪具与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

据李淑萍介绍,因为专业特殊,上学的时候,他们专业只有她和另外一名女生,其他的都是男生。其实入殓师这个职业,大多数也都是男生任职,女生跑来当入殓师的少之又少。毕竟女生普遍胆子都比较小,很少有家里人会同意自己的女儿整天跟死人打交道。

可是李淑萍一坚持就是六年,虽然入殓师这个职业太过特殊,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又少不了这个职业。

图为李淑萍

2. 生死摆渡人

当记者来到殡仪馆,见到李淑萍的时候,因为职业的习惯,记者十分自然地伸出手同李淑萍握手。

但是李淑萍的反应却有点大,她先是愣了一下,很快伸出手同记者握了一下,然后告诉记者,“你是第一个向我伸出手来握手的人,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别人会跟我握手。”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李淑萍这样的入殓师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旁人异样的目光,特别是当他们知道,入殓师到底是做什么的时候。

那么入殓师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有人说他们是生与死之间的灵魂摆渡者

对于入殓师来说,他们每天的工作其实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可是同时又是充满神圣的。当深入这个职业的时候,他们对自己面临的死者充满了敬畏。

陈云身为一位男性入殓师,大学的时候,他学习的是防腐整容专业。对于入殓师来说,可能最常做的工作就是给遗体化妆,穿衣服。但是一些非正常死亡,特别是生前遭受过车祸、重大意外伤害的,他们往往死后遗体“面目全非”,这时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的修复处理。

图为入殓师为逝者

这时候陈云曾经的专业就派上了大用场。毕业后,陈云来到了西安市殡仪馆工作,每年经过他手处理的遗体少说也有上百具。

不过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她曾经修复过的一具被吊车碾压过的尸体。大家也都知道,人类的身体是十分脆弱的,可是经过吊车的碾压,难以想象会变成什么样子。

尸体送到殡仪馆的时候,整个颅骨几乎被压扁,面目全非。那种场面,可能普通人连看都不敢看一眼,可是陈云却整整耗费了8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对尸体的修复。

在这个过程中,陈云需要根据死者生前的照片,对破碎的颅骨进行整形复原,然后缝合伤口,修复面容后,再对遗体上妆。一系列工作下来,死者生前的面容从支离破碎到一点点恢复。

这应该就是对亲属最大的慰藉。

而陈云越深入这个工作,就越对这个工作心生敬畏。每当看到死者亲属热泪盈眶,对他们表示感谢的时候,陈云就会觉得做这个工作,值!

图为陈云上班前整理衣服

老家的人很多都不知道陈云从大学毕业之后,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觉得神神秘秘的,不少亲戚想要打听,最后总是会得到陈云模棱两可的答案:“民政局”。

其实,陈云知道,从他当上入殓师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总要面对或是放弃一些普通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像是亲戚的询问,这样的情况太过正常。

而身为一个入殓师,他们也约定俗成地养成了一些为人处世的习惯,比如从来不会主动跟其他人握手,不会主动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逢年过节的时候,一般不主动前去拜年,因为他们生怕带给亲戚不好的感受。

另外像是婚宴喜事,他们也注定与这些场合无缘。

图为陈云和他的妻子

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陈云在这个职位上坚持了整整16年。现在他可以泰然处之地面对记者的镜头,面对自己入殓师的职业。

对于自己的职业,他是这样跟记者说的:“其实这个职业跟其他职业也都是一样的,你们也不要认为我们这个职业就只能躲在角落里。”“我感觉这是一件积善行德的事情,没有感到多恐怖。”

可是每天跟死人打交道,他们真的不害怕吗?其实他们也曾经害怕过。

3.他们也同样“害怕”死亡

入殓师张红梅同样是一个女孩子,她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殡仪服务专业,毕业的时候,顺理成章地进入到当地的殡仪馆工作。

一般来说,有胆量选择这个专业的女生,肯定胆量要比普通人要更大一些。可是在一次给遗体化妆的时候,遇到了一桩“怪事”,差点把她给吓坏了。

据张红梅的回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正给逝者化妆的时候,化妆的工具刚扫过死者的眼皮,他的眼睛突然睁开了。”

张红梅当时胆都快吓破了,直接尖叫出声。当时的张红梅,真以为自己遇到了什么灵异事件,可是事后,张红梅还专门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

图为入殓师在工作

专家通过科学的角度跟她一解释,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灵异事件,专家告诉她,其实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人死后一段时间,人体的肌肉收缩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害怕,只要用手帮助他重新闭上眼就行了。

如果说这样的害怕,是来源于鬼故事和一些恐怖的民间传说。另外一种“害怕”,则更像是“害怕”面对死者家属的情绪。

在生命逝世的过程中,有一种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虽然在入殓师工作的过程中,见过了太多生离死别的感伤,可是当直面对家属失去亲人悲痛欲绝的情绪的时候。身为入殓师,情绪还是会跟着难受的。

他们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太多次这样的事情。

有一次,还在实习的入殓师小涵接收了一位只有九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生前得的是血癌,因为没能熬过病痛的折磨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图为入殓师小涵和她的同事

等小涵到了小女孩所在的病房的时候,小女孩的妈妈拉着小女孩的手死活不愿意放开,哭得泣不成声。

往往这个时候,他们能做的就是等待,为死者亲属和死者留下最后宝贵的相处时间。

等过了一会,小女孩的奶奶走过来拉住小涵的手,用沙哑的声音哽咽着对小涵说,“妹妹最爱漂亮了,麻烦姐姐轻一点,不要弄疼妹妹。”

接下来,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小涵比平时更加的专注,更加的小心。因为她知道,这里面承载的还有亲人的爱

“我轻轻为孩子穿上小皮鞋,细细地粉扑、化妆。因为化疗孩子失去了乌黑的头发,我为她戴上了假发。在给孩子化妆的时候,我忍不住掉眼泪,那是我第一次在工作的时候掉眼泪。”

入殓师小涵回忆起这次难忘的经历是这样说的,她不敢想象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来到这世界上享受更多的快乐,就早早地离世。她一个跟孩子毫不相关的陌生人看着都难受。

更别说是孩子的家人。

让逝者干净安详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这是入殓师的责任,也是他们的可敬之处。

4. 敬畏生命

虽说聊起死亡这个话题,往往都伴随着沉重。所以大家可能会以为,每天面对死亡和尸体,入殓师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冰冷和严肃。

其实,除了工作上的特殊,他们的生活跟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他们每天正常吃饭、工作、睡觉,拿着和普通人差不多的工资。也会交友、谈恋爱、结婚、生孩子,走上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的生活轨道

说到这里,入殓师理琛也忍不住跟大家解释一句,其实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他们这份工作这么特殊,每个月肯定能拿到不少的工资。但是实际上,入殓师的工作收入跟普通人差不了多少,每个月也就是几千块钱的工资

大多数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也都是因为对这份职业独特的“热爱”。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当真正地投入到这份工作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发现,他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死者。

面对的还有家人的殷切的期待,死者最后的体面。这些都是比单纯的恐惧更沉重的东西。

其实入殓师华艺在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趣事,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有一次点外卖的时候,本来正常是一个外卖小哥配送,可是当她去取餐的时候,却发现来了三个人。

当她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大晚上,外卖小哥一看送餐地点是殡仪馆,吓得只能叫了其他两个同事来给他壮胆子。

因为工作情况特殊,他们加班到晚上也是常有的事,单位的食堂关门了,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也只能点外卖。

可是一到了晚上,普通人谁愿意来殡仪馆,所以每次点餐,华艺最经常点的也就那几家愿意送的。但是那一次刚好情况特殊。可能是因为时间太晚,她愿意把配送费加钱加到15块钱,可是也没有一个骑手愿意接单。

最后,华艺只能点了快餐,这一次,配送小哥不得不接单了,可是因为害怕干脆叫了两个人陪他一起来送。

图为入殓师在工作

有时候,华艺想想,既觉得有趣,又觉得无奈。

他们这些做入殓师的,在外人眼中可能是“异类”,有时候他们自己又觉得自己是“超人”。但是无论是异类还是超人,他们最希望的还是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

入殓师左大亨和理琛在第一次上门为死者服务的时候,当死者的家属看到来的是两位十分年轻的小伙子,家属的脸上明显充满了不信任。可是在最后,左大亨和理琛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工作的时候,家属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鞠躬是对他们深深的感谢,也是对这一职业的敬意。

左大亨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都还是会很激动,他说:“当时我们两个非常平静地回以鞠躬,可是心里边却从未有过的激动,因为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5.我是入殓师,你愿意和我握手吗?

最后,在电影入殓师上映的时候,一位真实的入殓师从业者站在影院门口,他戴着白色的手套,一只手上举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道:“我是一名入殓师,你愿意和我握手吗?”

最开始的时候,几乎很少有人愿意同他握手,当一位观众走了很远之后,又返回来同他握手。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这名观众想到了什么,可是当第一个人愿意同他握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同这名入殓师握手

有时候,只是一个普通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入殓师来说却是极为奢侈的事情。

如果未来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伸出手与他们握一次手,哪怕是简单的一下。因为他们对人类生命做出的最后的贡献,值得被大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