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怀表示,对于作品最理想的状态是口碑与流量双丰收,在两个维度上都获得成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腾讯视频希望能够与创作者保持一致,选择口碑,因为艺术成就才是作品走向成功的原点。
作者|李威
「观众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内容创作也要适应这种变化。」
作为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口中「最普世的文艺消费品」,这种变化在剧集领域体现得尤为明确。观众对好的内容更有判断力,也更有耐心。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面对单集时长100分钟的《漫长的季节》,观众依然能够仔细品味个中滋味,给出9.4的豆瓣评分。
观众审美的提升让优质剧集的价值得以凸显,平台也因此开始更坚定地在讲好故事的核心下不断细化自己的内容策略,支撑和推动从业者转向精耕细作。孙忠怀在6月19日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的演讲中指出,腾讯视频要成为最懂内容的平台,落实在剧集上就是每年要做好100部剧。
「接下来我们战略上要更加清晰,战术上要更加重视。」孙忠怀认为,腾讯视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达成四个关键结果:总体提升、内容多元、增加爆款、减少平庸。
落实到行动上会有两个具体方向,一个是对考核标准的重新调整,将艺术成就和业务成功区分开,更强调对艺术成就的支持;另一个是推动制片机制的升级,建立更专业、更从容、更饥渴的制片人团队。
整个演讲更像是孙忠怀对腾讯视频剧集业务OKR的一次详细阐述,向行业伙伴和从业者传达了腾讯视频对剧集行业未来方向和路线的判断,奠定了重艺术甚于商业的创作基调,也给出了腾讯视频剧集业务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求平衡的具体解法。
成为最懂内容的平台
「做成最懂内容的平台」这个目标被孙忠怀提出来的直接诱因是腾讯视频已经开始尝到了甜头。过去一年,整个行业经历了一个起伏动荡的调整期,降本增效成为视频平台一致追求的首要目标。这种阵痛带来的一个良性结果是,行业开始走出喧嚣和泡沫,从内容价值本身去寻找更永续的增长路径。
常识和理性的回归让行业长久以来的积累在2023年实现了爆发。平台层面,孙忠怀表示,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腾讯视频已经连续4个季度实现盈利,「这让我们更加有勇气探索未来。」内容层面,从《三体》《狂飙》开始,到《漫长的季节》播出,过去六个月已经出现了6部豆瓣评分8.5以上的国产剧集。
行业变化的背后是观众观看需求的变化。从近期涌现的现象级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观众对于什么是好内容有了更强的判断力。作品的思想深度、演员的成熟度、细节的还原度都在观众的评判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比例,让大家更加相信,好故事、好品质可以成为平台和行业实现持久繁荣的核心动力。
一个核心的体现是,近期出现的好口碑作品都能够让观众触摸到生活的质感。《漫长的季节》中有对暖洋洋、金灿灿的东北秋天的还原,也有对人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观众会思考在生活崩塌的残酷现实下,是该积极地去面对苦难,还是要让生活静止在崩塌的灰暗色彩下。《梦华录》通过对剧中场景的精美设计呈现出一千多年前的大宋风华,在时空交错中让观众触碰到历史的脉动。
观众端与创作端的螺旋式上升正在呈现出一种更良性的状态。优质的作品激发了观众内容品味的提升,当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快餐,反过来又会驱动创作端的调整。孙忠怀认为,当下严肃文学、传统文学成为影视化题材的主力军,纯网文、大IP不再一枝独秀,意味着创作端开始啃硬骨头、做硬菜。
「后疫情时代,大家正在重建生活的坐标,无论是内容制作也好,还是生活方式也好,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现象。以前牢不可破的东西,现在可能就被打破掉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东西,现在却敢想象了。」孙忠怀指出,培根铸魂,情感共振,审美升级、故事为王会成为剧集创作的大趋势。
这十六个字的本质是在强调,剧集创作要建立内容更深层的文化价值根系,与观众形成基于现实生活的共振,让内容表达层次更丰富、颗粒度更细,最终向观众呈现出一个逻辑自洽、没有bug的故事。这也符合《漫长的季节》制片人卢静的成功经验——通过不同视角指向生活中最具普遍性的议题,将作品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同时呈现出来。
每年做好100部剧
将让腾讯视频成为最懂内容的平台这一目标细化到剧集上,就是每年做好100部剧。孙忠怀认为,剧集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题材最多元;覆盖面最广,可以触及最多的观众;看电视剧价格低廉,具有非常大的供给弹性。这也意味着,剧集支撑了 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的基本盘,是否能够做好这100部剧,关乎平台的生死。
在回归艺术价值的趋势下,每年做好100剧可以被腾讯视频拆分出更细致的关键结果。一个大的方向是,100部剧的整体质量需要提升,观众审美的提升是整体受众面的提升,不能再通过实现单点爆款进行满足,而是需要对整体的内容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这样,视频平台才能够形成让用户付费的持续驱动力。
在总体提升的大前提下,孙忠怀给出了内容多元、增加爆款、减少平庸三个更加具体的方向。剧集面对着最广泛的用户意味着更复杂的观看需求和口味,需要有多元丰富的内容进行满足。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继续依靠爆款的爆发效应形成话题热点和长久记忆,另一方面要减少B级剧的产出,保证更多作品不掉级,达到项目预期。
这四点基本框定了腾讯视频选择剧集内容的核心逻辑。首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意味着腾讯视频对内容题材的开放程度会更高,小众的内容也会有更多机会。其次,对潜在爆款内容的投入力度还会持续甚至加强,好剧不必担心被「降本增效」。最后,降低对平庸作品的容忍度,意味着腾讯视频鼓励创作者把产能降下来,把产品打磨好。
腾讯视频在发布会上公布的片单中,已经开始在执行这种更务实地升级剧集内容的OKR。片单呈现的近180部作品中,涵盖了古装、都市、女性、职场、历史、悬疑、科幻、年代、喜剧等不同题材。其中,更具生活质感的现实题材、强文化属性的历史题材、延续《三体1》的国产科幻题材,将是腾讯视频做难而正确的事的主要抓手。
孙忠怀表示,投身电视剧事业,本质上就是要忍耐长久的孤独,以换取偶尔的欢愉。 「致力于一个个作品品质的提升,才能带来整体的提升。最终要让用户通过对作品的喜爱,延伸到对平台的喜爱,对作品的信任,延伸到对平台的信任。只有这样,用户才愿意持续付费,商业模型才能成立,行业也才能持久繁荣。」
明确标准,细化行动
具体而言,做好100剧需要平台给剧集创作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合理的衡量标准。「过去腾讯视频作品好坏的评判标准,更多指向一个包含流量和财务的复合型指标。复合型指标考虑了财务上的成功,但与『艺术驱动』不完全一致,因此我们要升级和调整。要把作品艺术成就和业务成功分开来看。」孙忠怀表示。
腾讯视频调整之后的评价标准会包含艺术成就和业务成功两个维度。一方面,基于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审美独特性、普世性和时代性给作品一个比较公允的艺术评价。另一方面,要在商业层面,更严格地考量项目的投资规模的合理性,包括对播出的用户规模和会员驱动力的评估。
相比于之前,新标准考虑商业利益,但更尊重艺术创作的逻辑变得更加清晰。孙忠怀表示,对于作品最理想的状态是口碑与流量双丰收,在两个维度上都获得成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腾讯视频希望能够与创作者保持一致,选择口碑,因为艺术成就才是作品走向成功的原点。
事实上,腾讯视频在《三体》的操作上已经在进行艺术驱动的决策。在原本的计划中,腾讯视频、版权运营方三体宇宙、以及灵河文化将《三体1》体量设定在48集。这个选择更符合各方的商业利益诉求,但原著第一部的内容撑不起这个集数,拉满时长就需要「注水」。在后续的反复推敲中,各方形成两个共识,不为科幻而科幻,不为体量而体量,用30集的体量优先保证呈现原著本身的内容和气质。
同时,平台需要将制片人机制的转型升级落到实处。首先,要通过数量足够的专业制片人保证作品水准在及格线之上。制片人是腾讯视频标准落地的执行者,他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呈现。专业性提升可以为选择对的方向增加筹码,而足够数量的专业制片人可以保证每一部作品都能够获得平台层面的充分理解与支持。
其次,腾讯视频要打破制片人考核的「大锅饭」机制,将制片人的收益与作品的最终质量挂钩。艺术驱动决策下,过去考核弹性不够,搞平均主义的制片人考核机制更容易成为滋生平庸的土壤,导致以艺术之名,行平庸之实的情况出现。大锅饭的打破,既是维持团队动力和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平台理念得以更好落地的保障。
借助孙忠怀的这次演讲,腾讯视频进一步明确了艺术驱动战略的基础逻辑。评判标准的转变,制片人制度的升级只是一个体系工程落地的开端,依靠从点到面的系统性地改变来形成一种尊重艺术、尊重创作的心态转变,需要腾讯视频为之付出更长时间的坚守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