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文明的象征,自明清以来,其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内容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追求圆满、对称偶数是蓝印花布纹样的最基本特征。
在民俗风情上,蓝印花布符合民众崇尚完整、求满、求全、对称的审美观点,蓝印花布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纹样通过民间技艺人员的刻画主要反映出百姓对生命的真情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寄托和追求,他们用聪明和才智把自己的信念和人生希望在日用蓝印花布纹样上表现出来。
湖北天门历史悠久,位于江汉平原的湖北地区,濒临长江,土质、气候十分有利于棉花种植,它与江苏南通气候地质特点相近,都是棉花高产区,是全国著名的棉乡。天门随着种植棉业的不断扩大,其产量不断提高,棉纺业已成为当地的一个主要副业。据考证,天门在明代已开始种植蓝草,为农民印染蓝印花布提供了原料上的保证,从而促进了天门蓝印花布的起源和发展。
据统计,全县在民国初期,染坊有52家,染棉布60万匹,加工染纱10万多斤。
据《开门县志》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陕帮商人在岳家口收购棉布,销往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岳家口蔡云昌经营的棉布被陕帮商人誉为棉缎。道光元年,天门县城有郭复兴、刘茂盛、唐茂盛等作坊大规模生产蓝印花布。后来,岳家口、干镇驿、皂市、渔薪河等地也相继兴起印染业……”
蓝印花布是我国最为普及的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所用的材料都是民间自制的,通过缕空花版上浆染色的印染工艺产生蓝白虚实的审美效果,凭借它简便的制作工艺和清新质朴的纹样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喜爱。它遍及我国东西南北,大量运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鲜明的特征和生活气息符合老百姓的雅致及情趣。
民间大众从生活实用功能出发,利用身边纺织面料和极为简单的工具,创造了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品,它的造型简朴粗矿,充分显露出质朴淳厚的艺术魅力。
艺术大家张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我宁可欣赏一块民间蓝印花布,也不喜欢团龙五彩锦缎,民间艺术有种清新之气、自由之气、欣欣向荣之气。”
这简朴而充满哲理的话语充分体现了蓝印花布纹样的造型魅力和它的文化内涵,这不仅仅是指它一整套手工制作所表现出的民间技艺人员的智慧,而是蓝印花布本身所散发出的淳厚朴素、严谨而不失秀丽的气息。
我国民间艺人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创造的作品是根据人民大众要求的,是同当地的经济、生活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它的发展,蓝印花布就是就地取材,寻找最经济、最便利的材料,将老百姓能用得起作为参考标准。蓝印花布也以其耐磨耐脏及透气吸汗的特性深为农家所喜欢。
明末清初,用蓝草制成蓝旋印制花布已成为广大百姓和各地染坊约定俗成的一种印染模式。人们逐渐把这种用蓝淀刮浆印制的花布直接称为“蓝印花布”。
民间蓝印花布历代沿袭、传承的风俗表明蓝印花布在农家生活中所处的明显地位并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千百年来,农村家庭把自纺自织的白布印制成蓝印花布,做成各种生活用品。人们朝夕相处的花布,就是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全凭人工印染而成,其图案手工刻制,每幅刻好的纸版如剪纸艺术,具有淳朴、粗矿、明快的风格,其艺术形象往往是高度概括和夸张,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花版楼空后,经过刷桐油加固,然后再用防染浆加水调成糊状,通过花版刮在布上,待灰浆晾干后,投入缸内染色,染成的布呈深蓝色,晒干后,给人厚朴、沉实之感,故民间有人称它“老蓝花布”.
染好后刮去浅浮灰浆,为灰浆所封密处露出坯布本色,灰浆块面大的地方,灰层在染色的卷动中自然裂开,蓝随着缝隙渗透到坏布上,留下了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冰纹。即使出于同一个艺人之手,印出的纹样也各有差异,千变万化。
蓝印花布民间文化始终贯穿蓝印花布纹样创作的全过程,在民间艺人的眼里,被面纹样要赋予生命,如“麒麟送子”、“松鹤延年”等,再选用祈福迎祥,驱灾除疫的吉祥图案融入其中,这是蓝印花布长久流传的主要原因。
天门蓝印花布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民间大多用于制成包袱布、衣服、被褥、门帘等,是老百姓的生活日用品和装饰品。它又是美化生活的产品,其纹样大都代表着吉祥如意,图案中处处都有凤凰和锦鸡的身影,姿态潇洒活泼,艺术形式丰富。在造型上生动奇异,两只鸟可以组成一个“太极”。
湖北蓝印花布地域特色鲜明,所刻的线条流畅、细致精巧。因此它选取的花纹素材,除了形象美好之外,往往还含有祈福避邪之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民众的心理状态、传统的民间风俗、审美情趣等。
被面“麒麟送子”、包裕布“凤戏牡丹”“福寿双全”、帐檐“三星高照”是在民间流传最多、最广的吉祥图案。生殖与生命、福寿与吉祥是历代老百姓千百年来追求的永恒主题。
天门民间蓝印花布纹样中直接表达人们祈福驱邪愿望的有:用鹤鹿表示长寿;用鲤鱼跳龙门表示高升;用鱼、蝴蝶表示盼望“多子”;长命锁意在锁住儿童的性命,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儿童用的肚兜印上老虎与五毒表示辟邪驱毒。
还有许多单纯反映人们审美情趣的花纹,如双凤牡丹、双狮戏球等。它的布局严谨、富于变化,有的以中心团花为主,对角式的结构形成方中有圆、圆中见方的格局,画面丰富饱满、生动活泼。如:团花中的“凤连凤”等艺术造型。纹样夸张浪漫,点线面巧妙组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动植物的动态造型。
天门蓝印花布有植物花卉、动物造型等,简化的结构采用写意的手段达到了传神的效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用“麒麟吐书”的造型象征早生贵子,相传孔子在出生时其母梦见麒麟吐书,因此孔子又称麒麟儿,有旺文之意。
天门蓝印花布纹样刻花的工艺是在形式上用铳点、刻线、刻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各种植物、动物,经民间艺人的精心制作和艺术加工后使蓝印花布图案清新悦目、和谐醒目。
麒麟吐书的蓝印花布艺术造型其动态优美,刀法技艺高超,以点组成线,以线组成形,以小面的不同造型构成画面所需要的形状和质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麒麟的神态,其造型威武而不失可爱,画面蓝白疏密有致、虚实得当。从而把刻版技法和造型艺术上的需求做到完美的统一,使画面层次丰富、结构严谨,形成了蓝印花布独特的艺术构成形式。
印染民间艺人一般都来自普通的群众,印染技术是通过家族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虽未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在作坊中相互切磋,虚心学习,一代又一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印染技艺,民间艺人们生活在百姓中,他们对民众的愿望是了解的,对作坊是热爱的,因此在创作作品时,根据当地群众对蓝印花布纹样的具体需要,创作出大量的反映人们美好生活、吉样如意的纹样。
作品上没有一点哀怨、悲观的灰色调子,多是喜庆、祥和的气氛,如“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图纹,都是老百姓讲得出、看得懂的。
人们赞赏民间艺人在印染蓝印花布中发挥了高超技艺,创造出蓝印花布独特的艺术风格,诠释了蓝印花布纹样和技艺。
天门蓝印花布来自民间。民间崇尚美满,满与全的应用是天门蓝印花布的特色。它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具备淳厚、真实、乐观向上的感情色彩,流畅灵活的曲线给人以温柔,吉祥之感。天门蓝印花布曾参加世界博览会,受到了日本、美国、法国等国民众的喜欢,曾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