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刘明 曹雯璟
4月23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ETF大时代 投资新浪潮”ETF20周年论坛在深圳举办。在第二场圆桌论坛环节,七位来自基金、券商的量化与指数投资大咖和财富端负责人,以“ETF力量 探索中国投资新生态”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热烈,充满干货的讨论。
圆桌论坛由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许之彦担任嘉宾主持,参与讨论嘉宾包括 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罗国庆、嘉实基金指数投资负责人刘珈吟、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董事龚涛、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副总经理陈龙,以及中金财富产品与解决方案部落个人交易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执行总经理李婉晴。
嘉宾在圆桌讨论中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 许之彦
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 林伟斌
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 罗国庆
嘉实基金指数投资负责人 刘珈吟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董事 龚涛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副总经理 陈龙
中金财富产品与解决方案部落
个人交易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执行总经理 李婉晴
圆桌嘉宾重要观点如下:
华安基金许之彦: ETF的发展规模是一个结果,最终要获得投资者认可,整个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多在客户服务上。
易方达基金林伟斌: ETF等指数产品凭借公开透明、风格稳定、费用低廉、投资便捷、策略多元等特点,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
广发基金罗国庆: 这三年,ETF规模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过程很快。现在正迎来ETF的高速发展阶段,未来ETF的规模很可能发展到4万亿元,甚至到6万亿元。
嘉实基金刘珈吟: 指数基金力争获取行业的平均收益,省时、省心、省力,投资方式比较简单。
南方基金龚涛: 从长期趋势看,被动投资的多元化、分层化和专业化特征使得其还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波动项主要跟市场所属的状态、环境、投资生态的变迁有比较大的关系。
鹏华基金陈龙: 被动投资占整个权益的比例,A股市场目前在40%左右,我觉得不会无限制往上走,到50%可能会到阶段性的天花板。
中金财富李婉晴: 券商财富管理的战略定位是帮客户找寻中国资本市场的“优等生”,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能帮投资者分享到资本市场红利,就是我们该做的选择。
以下为嘉宾圆桌交流内容(有删减):
一、 ETF特色鲜明,已成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 未来规模有望继续创新高
许之彦: 第一个问题,过去20年ETF发展非常快,到了2万多亿元,背后真正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未来这些因素是扩大了还是减小了,或者有哪些其他原因能促使我们这个行业快速发展。有请易方达的林总。
林伟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释放,推动ETF大发展。当前,人民群众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ETF等指数产品凭借公开透明、风格稳定、费用低廉、投资便捷、策略多元等特点,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近年来权益市场波动,ETF底部加仓工具属性有所强化。从历史来看,市场处于底部区间时,许多投资者常会借助ETF把握阶段性的市场反弹行情或进行长期配置,ETF整体份额与市场涨跌呈现一定的反向关系。当前权益市场震荡, ETF成为许多投资者配置权益市场的重要途径。
此外,市场有效性在不断提升,进一步拓展ETF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市场定价效率不断提升,指数投资受认可程度提高。同时,据统计,近年来能跑赢指数的个股占比中枢整体在下降,投资者从个股投资转向ETF投资的趋势在增强。
当前,投顾、FOF等使用指数化投资的场景不断拓宽,投资者逐步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投资、从集中投资转向组合化投资,ETF开始深度参与我国财富管理转型发展。在资金长期化、投资者机构化、市场有效化等背景下,投资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应用场景广的ETF赢得了投资者青睐。
罗国庆:近几年,指数化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ETF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ETF这类高效、便捷、多样化投资工具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三年时间,ETF规模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这个过程很快。在座各位嘉宾很多10年前就认识,都是做ETF业务的,见证了整个ETF市场从几千亿元到现在2万亿元的过程。现在正迎来ETF的高速发展阶段,未来或将突破4万亿元,甚至6万亿元。
综合来看,这几年ETF所取得的发展得益于需求、供给、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市场参与者对于投资组合多样化的追求,进一步提升ETF的配置需求。ETF作为一种集合了股票、债券、商品等多种资产的投资工具,具有高流动性、便捷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当前,选择ETF作为配置工具的,不仅有保险、FOF、券商、私募、QFII等机构客户,还有很多成熟的个人投资者,他们将其作为长期配置或者波段操作的工具。这些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为ETF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政策鼓励为ETF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最近发布的新“国九条”,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监管部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使得ETF产品得以高效推出并实现规范发展,提高了投资者对ETF的信心。
另外,技术的进步和金融创新也为ETF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投资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和交易ETF产品,金融科技的应用为ETF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都共同促进了ETF在国内的蓬勃发展。
目前,ETF已经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资本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ETF市场仍将不断扩容,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配置工具。
二、 主动被动之争:各有千秋、互有周期,参照美国ETF发展还有空间
许之彦:谢谢林总和罗总,两位从市场内在的机理、驱动因素和发展前景、过程都做了发言。我简单说一下,当时我来华安基金正好准备180ETF,一晃20年,我觉得ETF的发展,实际上可用八个字“化繁为简、知行合一”来概括。
化繁为简大家都很清楚,知行合一是到了ETF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觉得ETF发展的规模是一个结果,最终要获得投资者认可,也是整个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更多在客户服务上。实际上我们也在不断推动相关的工作,投资者对工具的认知、理解、把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对于ETF的发展,2016年在ETF规模2700亿元的时候,有一次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我觉得未来是10年10倍。现在看来未来有可能达到,大家虽然内卷,但发展空间大。
第二个问题,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很多人买了被动基金、指数基金、指数的联接基金,也有大量投资者买了主动基金。从海外的发展来看,主动被动相互之间的发展情况,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请三位嘉宾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可以延续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理解,也包括最新的政策推动。下面有请嘉实基金的刘总。
刘珈吟:这个话题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被动投资或者ETF诞生初始我相信这就是从业人员在面对的一个问题,非常难回答。因为它牵扯到的是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没有绝对的答案,我觉得可能更像是金融市场两种不同策略。
举个例子,马上五一就要到了,大家可能都要出去旅游,如果去到一个陌生城市会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比如说成熟的旅行社,他给你直接做了精华的五日游,带你去游览这个城市的一些精华景点,非常省时、省心、省力,费用也相对比较低廉。
但是也有投资者可能喜欢自由行,主动基金经理在这时候就像自由行的导游,带你游览整个市场上或者是行业里面、城市里面一些非常小众、精华的一些景点,可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是同时他也可能会走一点弯路,可能费用相对来说稍微高一点,这个时候还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需求。他到底是选择指数基金获取行业的平均收益,还是想选择去挖掘一些行业里的秘密、宝藏,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最后还是要落在投资者的需求上,来引导整个市场的发展。现在已经有900多只ETF,有各种各样的投资策略,未来一定是呈现琳琅满目、百花齐放的产品格局。
不管是财富端、基金公司还是各位参与方,我们都会施展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为投资者做好服务,为他们打造好财富配置的利器。
龚涛:在主动和被动投资比较这块儿,我可能倾向于更加乐观一些。做投资大家都关注趋势项和波动项,我们可以先聊一下趋势项,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指数投资可以发展这么迅速。
我理解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是它的多元化或者多样性,第二是分层性,第三是专业性。我个人认为这三点比较好地概括了过去10多年它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而且未来我认为它的延续性或者趋势性依然是存在的。
首先,在多样性这块儿,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大家已经认知得非常充分了。出海投资,包括多资产多元化投资等等,被动产品能够给我们带来财富管理更宽的投资视角。包括在财富保值、增值层面上,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工具,在这个层面上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要扩大投资范围,仅仅靠主动投资是较难把触角伸到全球各个国家、各个类别的资产里面去,这是多样性层面给被动投资带来的发展机遇。
回到国内,现在指数投资多样性也在发挥很大的作用,权益市场中独立于传统行业主题型指数的策略类指数,也有较好的发展。比如,红利低波这些策略型的工具化产品也非常受到市场的认可。我们作为指数基金管理人,也在积极寻找被动投资在国内权益市场的多样性。
第二个,在分层化这块儿,今年跟很多机构投资者交流,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大家比较倾向于把投资框架梳理得更清晰、更加有层次一些。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地做投资的时候,希望把风格和风险暴露拆得更清晰一些,通过一些量化的手段,对现有的投资组合做一定的降维,形成一些被动指数的投资组合。所以分层性这块儿,包括对于指数工具化产品的风格稳定性和透明度,都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投资端需求匹配。
第三,在专业性这块儿,不管是低费率、交易的便利度、投后管理成本以及投资的性价比等方面,相对于主动权益的产品都是天然有较大优势的。
从长期趋势看,可能被动投资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波动项主要跟市场所属的状态和环境有比较大的关系。
从历史上来看,一般在市场处于熊市尾声或底部位置的时候,投资者对于被动指数基金天然超配动力更强一些。在市场过热或者周期靠后的时候,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挖掘个股、创造超额以及回撤控制的能力可能相对会更好一些。当市场处在不同周期、不同阶段时,主动被动占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所以整体上我对被动投资是长期比较乐观的。但是随着市场环境和结构的变化,包括参与者认知的变化,它还是会有一些份额变化趋势的波动。
陈龙:我重点谈一下波动的因素,我个人也是倾向于主被动还是轮回的。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公募基金的发展,比如说2014年、2015年,当时被动基金发展得非常好,只不过当时是以分级基金的形式;再往后是2019年、2020年、2021年,当时是主动基金发展的大年,后来又开始转向被动基金,这次是ETF的形式。
如果大家去看海外,2000年之后美国的ETF规模快速增长,整个被动占权益的比例也是不断提升的。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市场全是被动资金,这个市场一定是充满alpha的,主动基金只要稍微选一下股,一定有很强的操作,被动基金没有定价能力,我自己觉得从顶层偏理论的角度,这两者之间会存在均衡,不能太偏向于某一个方向。如果全是主动基金,这时市场效率一定是非常高的,我去买一个指数,一定是非常省时省力的办法,本质上是被动享受了主动相互PK、“卷”完之后的结果,市场定价变得非常有效。
我感觉,包括看美国的数据,这两年我一直在关注被动占整个权益的比例,这两年美国基本在55%左右的水平,这个数据比较短,我觉得还需要继续观察。
国内这两年ETF发展非常快,去年底这个比例不到40%,今年一季度还在往上走,目前基本上到了40%左右的水平。如果要超过美国,这个空间肯定是有的,但我觉得这个比例不会无限制地往上走,到了50%可能会到阶段性的天花板。
今年红利投资非常火,大家看到,这段时间除了被动的资金流入之外,很多主动基金也开始采用类似于红利类的策略。往后看,我估计大家会发现红利类的超额收益比较难,一旦主动资金进来,本质来讲他们会超额布局。当指数调仓的时候可能接了主动基金的盘,它一定是走在你的前面的。
投资一定是有轮回的,不可能无限制地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只不过现在天平可能还在往被动这块儿摆,但是这个空间没有大家想象的可以到无限制。
三、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能帮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 就是财富端该做的
许之彦:听到三位对主被动之争的看法,结论很明显,实际上是融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被动权益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看到财富管理的发展、居民财富的需求上升。
我觉得主动跟被动都是服务客户的一种形式,都是投资的形式。作为财富管理行业,作为客户端,中金财富在财富管理上也做得非常优秀,不知道李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给客户推荐的时候,主动跟被动或者最近、中长期来看,有什么方式、方法上的差异以及客户需求差异?
李婉晴:谢谢许总,我跟今天台上的各位肯定不是竞争关系,但是我也有端水的压力,说到主动和被动,我觉得刚刚大家讲的跟我们有很强烈的共识。先说主动管理,客观来讲,它是券商的老朋友,过去这么年随着主动管理基金的不断发展,券商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也是受益方。我们认为考虑到当前市场发展阶段、投资者的成熟度、券商的业务结构和产品存量体量,主动管理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仍是我们重点工作的领域之一。
说回ETF,中金财富2022年在公司战略导向下开始研发ETF50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包括今年,ETF都是我们公司的几个核心战略之一,去年也是逆势完成了非货ETF规模大概80%的增长。今天想分享我们为什么对ETF这么重视?
第一是立足于客户需要。从客户的角度来讲,随着现在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几个重点的未来投资方向,包括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对普通投资者来讲ETF是一个更好的参与方式。在市场越来越有效的过程中,对于指数投资的价值大家也是有共识的。
第二个原因,我们做券商财富管理的时候有一句话,叫“无规模不财富管理”。记得2022年我开始研发ETF50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募基金一直处在大发展的阶段,而ETF是公募基金里的快车道。大家知道中金财富以私募擅长,在这个阶段我们公司的业务非常明确,要更加关注公募赛道。公募是产品中的快车道,而ETF是公募中的快车道,为了能够争取到这个蓬勃发展的快车道规模我们必须要做ETF,这是我们战略性的选择。
第三点,可能更具有一些中金财富特色。之所以做这件事还是因为我们有大量客户只参与场外产品,他们本身就没有场内交易户,跟基金公司面临的情况是类似的。我们做ETF的时候发现它是一个双赛道,既可以让权益股民关注这个配置品类,又可以让场外客户通过ETF关注场内市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ETF。虽然目前可能是一点点进步,但是我们内部一直在坚持推,我们觉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是我们做资产配置的时候,在客户端我们一直在践行买方投顾的观点,觉得券商财富管理的战略定位是帮助客户找寻代表中国资本市场的“优等生”。这里面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能帮助我们的投资者分享到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红利,就是我们财富管理服务机构该做的选择。所以更多是倾听客户,帮客户做适合的ETF配置。
四、建议优化监管,扩大ETF品类,丰富策略,为投资者“卷出”更好服务
许之彦:李总更多站在客户的需求、对市场的变化,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券商客户风险偏高,转到ETF上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展望未来,我们在ETF的生态建设、ETF的发展上,大家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有什么希望行业共同去进步的?包括咱们的客户端,看到了政策在不断推动,先请陈龙总。
陈龙:新的法规对于推动ETF规模增长生态是非常关键的。在新的生态当中,券商、做市商、私募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尤其是对一只刚刚诞生的ETF而言,从小做到大,里面有很多流动性的支持。新的法规推出有助于再磨合或重构整个行业生态,原来一些打法或做法不一定适用,行业确实面临着一定挑战。
产品端方面,在全球化布局的大背景下,因为监管的一些原因导致海外产品拓展受到一些约束,比如一些存量产品受制于额度限制,真正有增量的方向比较有限。虽然看到整个ETF规模在一季度有非常可观的增长,但是市场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商品ETF方面,除了黄金,再没有其他的品种。大家比较关注的油、铜、有色金属,今年没有太多的增量驱动。
本质来讲,当前的大类资产配置图谱并不完善。由于额度限制,投资者在购买ETF时可能面临较高的溢价,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收益的预期。
许之彦:谢谢陈总,谈了两条:一条是大力推动其他商品类的ETF发展,起到大类配置更好的作用,另外还有海外QDII产品额度的问题。
龚涛:在流动性提供商层面上,因为过去的生态是在以交易所为核心的协同下,指数基金管理人进行相应的维护,但是现在的变化趋势更多可能会集中回到一些中心化的统筹和协调层面,未来在这块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生态和模式。
目前行业比较“内卷”,作为基金公司必须要在产品端,往更精细化、前瞻性、更加偏长期策略类方向努力才能脱颖而出。在投资管理方面,一方面是跟踪精度,是指数管理人修炼内功的核心标准;同时,对于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指数(如宽基指数),捕捉确定性的超额收益也是深挖的重要方向。
在产品的运营端,通过单品的数据跟踪、研究服务以及综合的解决方案等等做更多的客户引导,也是未来需要迭代进步的方向。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我们希望把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一些,未来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选择也会更加差异化一些。
许之彦:谢谢龚总,我觉得流动性的确是一个“牛鼻子”工作。刘总怎么看?
刘珈吟:过去的竞争可能在产品布局上,其实竞争或者同质化只是一个结果。尽管现在的跟踪精度已经越来越高,但是投资管理还没有开始真正竞争加剧。将来服务、运营一定都会加剧竞争,现在ETF产品发展已经从重视布局到重视运营和服务。因为服务和运营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的范围非常广,不管是ETF投教知识的输出还是服务系统的搭建、做市商制度的安排,包括跟踪误差的控制,甚至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收益的提升,这些服务或者综合能力决定了投资者留存和满意度。
许之彦:刘总提到一是把产品管得更好,二是把服务做得更深,更多是在服务端,罗总怎么看?
罗国庆:资管行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于投资者,切切实实为投资者赚到钱。一是产品和服务都很重要。其中服务方面会与投资者有更多的交流互动,所以我们也在投入更多人员和精力在这块业务上。一般来说,只要有竞争的地方,对投资者来说多是好事,ETF投资生态也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会加剧,能长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的,一定是跟投资者站在一起的公司。
二是产品要管得好,产品布局要足够丰富。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线很多元,国内股票类、商品类以及跨境类等等都有布局。未来还会陆续布局一些创新的产品,比如商品类、海外类。
三是产品端的策略指数可能是行业未来的发力方向。在海外的ETF市场,红利、成长、价值,各占策略的1/3,目前来看,国内的红利策略发展得比较好,成长和价值策略还有待培育客户。目前也能看到,各家公司都在成长、价值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员、精力,聚焦优化量化研究,研究如何开发更好的指数等等,追求在策略供给上更贴近客户需求,提供更有生命力的新策略。
总而言之,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很大,我们会持续精进团队的产品布局、策略开发、研究及管理能力,努力为投资者的财富管理提供更好的配置工具。
许之彦:罗总讲了几个方面,包括产品丰富度,更重要的是提到策略,我觉得这个也是目前来看除了做标准化产品,更重要的在海外的发展、策略指数上的丰富度以及对客户的策略上,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让客户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更好实现它的价值。下面有请易方达的林总。
林伟斌:成熟的ETF市场离不开基金、券商、投顾、交易所、指数公司、投资者和媒体等不同主体的协同与合作。促进国内ETF生态共建发展,作为基金管理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加强解决方案体系建设,提升指数配置体验。当前ETF产品不断丰富,投资策略日益多样,投资者在产品及策略等方面面临选择难题。基金管理人需持续加强ETF投研能力建设,搭建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和解决方案体系,通过深度研究和专业服务,帮助投资者更好实现ETF配置需求。
加强与投顾端业务合作,以ETF赋能财富管理转型。例如券商投顾有着丰富的服务场内股票客户的经验,未来有望拓展到为投资者提供ETF等含权资产的配置服务。未来,基金管理人可通过赋能投顾业务,推动财富管理转型,有效形成业务联动,实现生态圈的各方共赢。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陪伴服务,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多渠道、多形式传递指数投资理念与知识,积极探索推广指数定投等服务模式,改善投资者体验,让投资者看得透、弄得懂、易操作,树立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指数投资理念。
推动ETF市场形成更加完善、健康的生态体系。包括面向外资等各类客户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在ETF产品创新设计、衍生品体系建设、服务中长期资金配置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ETF生态圈繁荣发展。
许之彦:非常好,从因子大系统建设到因子策略的提供以及更多想法,路不是设计出来的,是干出来的,非常务实。
结合几位讲的,我简单梳理一下,一是更进一步发展就要解决痛点问题,比如当下成立一个产品的综合成本还是比较高,未来是否能够改进提升,降低ETF产品成立的门槛。
二是流动性是ETF最为核心的一个外在特征,是否可以扩展流动性服务商的范围,引入多元化的做市商,更好地丰富ETF流动性生态。
我们六位是作为产品提供方,提了这些建议,听听中金财富的李总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之上,看看我们提的这些建议未来满足不满足您的需求?
李婉晴:中金财富的角色是ETF的配置方和应用方,在ETF配置过程中,我们的ETF50投顾主理人们注意到市场上存在一些红海化的宽泛赛道ETF,这些赛道上的ETF产品已经非常同质化,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时难以区分。
为了更好地进行ETF配置,中金财富与基金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仔细分析了ETF的净值表和底层资产内容。然而在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ETF还是蓝海,中金财富特别关注多资产品种,并倡导多元化配置。此外,也多次呼吁,希望能够增加债券类和低风险类资产的ETF品种。
在年度发布会上,中金财富提出了ETF作为长钱配置工具的观点,并希望客户能够利用ETF进行长期投资。ETF不仅覆盖了股债、海外商品多资产,未来我想ETF也不仅仅是被动投资的代表,ETF在主动投资方面也大有潜力,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富管理的支撑资产。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圆桌完整视频请戳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