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来了!红色大连,红色记忆!
2025-03-19 09:02

《红色大连》的创作团队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十余位专业媒体人组成,他们来自声、屏、报、网各个板块,具备丰富的采访经验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在长达近一年的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走访了大连英烈足迹所及的12个红色地标,从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到旅顺日俄监狱,从八路军挺进东北登陆地到关向应故居纪念馆……


在这些信仰传承之地,他们感应历史深处的红色脉动,捕捉激荡不息的时代印记。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不仅顶承着时间紧迫的压力,还要在学术考据和文学表达之间寻找平衡。


然而,正是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真相的执着,最终书写出了这部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魅力的主题作品。


在创作《红色大连》的过程中,每一位创作者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涤荡与升华。


他们通过文字与历史对话,与先辈们的精神共鸣,深刻体会到了红色基因的力量。


作者张晓帆在创作中“陪伴”着烈士金伯阳走完了他短暂但辉煌的一生。她回忆说,“从18岁投身革命,到26岁为国捐躯长眠于异乡,金伯阳就像一颗璀璨的星,尽情燃烧自己,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重温金伯阳的故事对当下具有特殊意义,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是对“英雄”二字鲜活的诠释。


图片

△作者张晓帆在采访金伯阳烈士的的侄子金德业


作者孙广洋赶到八路军挺进东北登陆地的纪念雕塑时,这里早已变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碗里”的丰收渔港、生态之地。迎着习习的海风,仍能感受到当年八路军将士们渡海作战的一腔热血,“当我站在打拉腰渔港码头上,那段沉寂77年的历史往事瞬间又鲜活起来了,正是数以万计在旅大登陆、投身东北解放事业的主力部队和地方党政干部的舍身付出和英勇牺牲,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图片

△作者孙广洋在八路军挺进东北登陆地纪念雕塑旁采访


作者石朕在撰写泰东日报社旧址部分时,感慨于早期共产党人在大连的革命活动。在她看来,“泰东日报社不仅是大连第一份中文报纸的诞生地,更是共产党人传播革命思想的阵地。当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联系在一起时,就算前途迷茫,也能升起坚定的信仰。”


图片

 作者石朕


作者韩晓东在创作关向应故居纪念馆部分时,被关向应的革命精神深深折服。他表示,“关向应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忠诚和担当。他的事迹让我明白,信仰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财富,一旦有了伟大的信仰,就会拥有令人钦佩景仰的魂魄。”


图片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来了!红色大连,红色记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33281.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