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探索“防震减灾+”模式 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
2025-02-08 14:50

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防震减灾中心积极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领域,努力提升防震减灾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探索创新“防震减灾+”模式,精准对焦、重点突破,着力在矿震研究、文物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科普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扎实推动防震减灾事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防震减灾+矿震” 打造全国矿震研究新高地

加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矿震台网建设。召开了全市矿震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管理推进会议、技术方案评审会议,加强统筹规划,实施“一企一策”,推动东滩、南屯等煤矿建设矿震专用台网,并将监测数据接入省地震局,为开展矿震研究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地震局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齐鲁壹点、济宁日报等媒体进行刊发推广。强化顶层设计,高水平举办学术大会。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地震矿震联合创新学术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一山等10名专家围绕矿震发生机理、监测预警、人工智能和分布式光纤传感新技术应用等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深化了对地震矿震的科学认识,为促进地震和矿震研究领域融合创新搭建了桥梁。搭建合作平台,凝聚矿震研究合力。联合辽宁大学、省地震局有关部门、泰安地震监测中心站、科岳集团等单位召开学术沙龙会议,就矿震监测技术、灾害风险防治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为矿震研究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努力搭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平台,为加速矿震研究与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防震减灾+文物” 在全省率先开展文物地震灾害风险防治

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我市文物资源富集的情况,牵头组织泰安、菏泽地震监测中心站以及市文物部门专家对我市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石刻石碑、古塔等5大类12家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需求调研,实地细致查看文物构造及受损情况,形成的《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需求调研报告》得到省地震局高度认可,并获得全市党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强化协同配合。与各文物保护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召开座谈会,围绕文物地震安全、文物振动(形变)监测、文物地震应急预案、地震预警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掌握文保单位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方面的需求和建议,结合现场实际制订防护措施。

“防震减灾+科普” 全链条拓展科普宣传覆盖面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探索“防震减灾+”模式 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32093.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