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高考2025|模拟试题】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11-26 10:03

【高考2025|模拟试题】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考2025|模拟试题】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考2025|模拟试题】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分 2024.11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设想一下,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想从科学理论中得到什么?” 当然,进行准确预测的能力是其中一点。就像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这个理论得到认可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做出了准确的而别的理论没能做出的预测。1919年日全食的观测结果验证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理论的另一个特性是解释相关数据的能力。具体地说,如果你根据某个理论预测了某个数据或观察结果,那么你就可以说这个理论解释了这个数据或观察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解释是某种追溯预言。在20世纪早期,科学家发现水星的运行轨道有些奇怪。此时爱因斯坦还没有发表相对论。如果相对论在关于水星轨道的观察结果出现之前就出现,那么这个理论就可以用来预测水星轨道的奇特情况,因为相对论可以解释这些特殊的数据

实际上,我们希望从科学理论中得到准确的预测和解释,但是,只有这些特点是不是就足够了? 我们是否需要理论反映现实事物的情况? 正是这个命题把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区分开来。对于工具主义者来说,一个适当的理论可以给出预测和解释,至于这个理论是否反映或模拟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而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事情恰恰相反,一个合理的理论必须不仅可以给出预测和解释,而且要反映现实事物的真实情况。

在这里,让我们用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来理解工具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区别。托勒密体系由克罗狄斯·托勒密在公元150年左右提出。它是以地球为宇宙中心,太阳、其他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的地心说理论。托勒密使用了周转圆这套数学算法来预测和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相关天体的位置。托勒密并非周转圆算法的发明者,但与前人相比,他拓展了这个算法的使用范围。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复杂的宇宙模型,如果没有周转圆 (或类似的东西),就无法准确预测和解释行星的运行。

对于一个生活在公元150年左右的工具主义者来说,其、他行星是否真的沿周转圆运行”这个问题一点儿也不重要。托勒密的理论准确地损言和解释‘丿相天数据,这丿定唯一的重点。但与之相反,对于一个现实主义者来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尽管托勒密的理论做出了准确预言和解释,但现实主义者仍然要求这个理论能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m以,如果兵他行星没有沿周转圆巡行,也就是说,如果周转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托勒密的理论就不能被接受。

一个人对某个科学领域的理论秉持现实主义态度,而对其他领域的理论秉持工具主义态度,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举个例子,几乎我认识的每个人都对我们现在这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模型秉持现实主义态度。然而,他们中有很多人则对现代量子理论秉持工具主义态度。

也有人可能分别用工具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态度来同时接受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举个例子,哥白尼体系 (一种日心说理论) 于16世纪50年代发布,到了16世纪末期,在欧洲的大学里,同时教授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的情况一点儿都不少见。在望远镜发明(大约在1600年) 之前,人们有很好的理由来相信地球确实是宇宙的中心。因此,人们通常对托勒密体系秉持现实主义态度。而哥白尼体系并没有被认为是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却被当作一个便于预言和解释的理论而被接受和广泛应用。总之,在1550年到1600年间,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和平共存。然而,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以及表明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观点是错误的证据被发现以后,这个相对和平的共存状态发生了巨大改变。

总结一下,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人们对待理论的怂恿。工具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一致认为,一个适当的理论必须能准确预测和解释相关数据。但是,现实主义者同时认力,一个适当的理论必须能描绘或塑造事物的真实情况。最后,混合了工具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态度的情况,或者对某个理论持现实主义态度而对其他理论持工具主义态度的情况,并不万盾,也并不少见。

(摘编自理查德·德威特《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孙天译)

材料二:我们今天以一种兴奋和感激的心情来纪念这样一个人,他比任何人对于西方摆脱教会和经院哲学统治的枷锁所做出的贡献都要大。

诚然,希腊古典时期就有一些学者确信地球不是世界的自然中心,但是这种对宇宙的认知不能在古代得到真正的承认。亚里士多德和希腊天文学家依旧坚守地球中心的概念,当时很少有人提出质疑。

要想令人信服地阐述太阳中心概念的优越性,必须具有难得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直觉,也要掌握当时不易获得的天文事实。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为现代天文学铺屮」道路,也让人们的宇宙观产生了关键性的改变。一旦认识到地球并非世界的中心,而只是其中一颗较小的行星,那么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觉也就如过眼云烟了。可以说,哥白尼以其工作和伟大的人格,教导人们要谦逊。

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出了这样一个人而骄傲。因为民族自豪感何其脆弱,面对哥白尼这样一个内心独立的人,难以用它来加以解释。

(摘编自爱因斯坦《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到目前为止,相对论既符合工具主义者预言的要求,也符合现实主义者实证的要求。

B. 生活在公元150年的工具主义者确信:其他行星都以地球为宇宙中心,沿周转圆运行。

C. 作为相互竞争的理论,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在16世纪的欧洲能相对和平地共存。

D. 虽然希腊古典时期就有学者确信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但缺少科学器械帮助他们观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托勒密能使用周转圆算法来预测和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天体位置,可见他不仅是个天文学家,而且在数学领域也很擅长。

B. 只要周转圆不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托勒密体系的预言和解释再准确,现实主义者也不会接受这个理论。

C. 一个人可以分别用工具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态度来接受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如一个人可以同时接受地心说和日心说。

D. 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天文学家都坚持地球中心论,但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所以托勒密体系并非科学理论。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工具主义态度”的一项是 (3分)

A. 牛顿初次发表重力方程式时,对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做出很好的预测,但对重力是否真实存在保持沉默。

B. 通过望远镜得到的不断更新的证据,人们越发意识并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可能真的是宇宙构建的方式。

C.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重力是真实存在的,不仅接受了重力加速度,而且用它来解释生活中观察到的很多现象。

D.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下对重力作出新的解释,与我们多数人从小到大所理解的牛顿的重力观点并不相同。

4. 作为科学史论著,材料一是如何阐述人们的世界观受科学发展影响而改变的过程的? 请根据材料分析。(4分)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哥白尼的工作及成就,两者态度有何不同? 为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狗秋千架 (节选)

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时,我正在桥头下的石阶上捧着清清的河水洗脸。农历七月末,低洼的高密东北乡燠热难挨,我从县城通往乡镇的公共汽车里钻出来,汗水已浸透衣服,脖子和脸上落满了黄黄的尘土。洗完脖子和脸,我站起来,用未婚妻赠送的手绢揩着脸和颈。时间已过午,太阳略偏西,一阵阵东南风吹过来,让一条越走越大的白狗毛儿耸起,尾巴轻摇。它近了,我看到了它的两个黑爪子。

那条黑爪子白狗走到桥头,停住脚,回头望望土路,又抬起下巴望望我,用那两只浑浊的狗眼。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我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

求学离开家乡后,父母亲也搬迁到外省我哥哥处居住,故乡无亲人,我也就不再回来。暑假时,我心里总觉不安,终于下了决心,回来了。

白狗又回头望褐色的土路,又仰脸看我,狗眼依然浑浊。我看着它那两个黑爪子,惊讶地要回忆点什么时`,它却缩进鲜红的舌头,对着我叫了两声,尾巴耷拉进腿间,伸出舌头,一下一下地舐着水。

它似乎在等人,显出一副喝水并非因为口渴的消闲样子。这时,狗卷起尾巴,抬起脸,冷冷地瞅我一眼,一步步走上桥头去,小跑步开路,从路边的高粱地里,领出一个背着大捆高粱叶子的人来。

远远地看着一大捆高粱叶子蹒跚地移过来,心里为之沉重。我很清楚暑天里钻进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打叶子的滋味。我为自己轻松地叹了一口气。渐渐地看清了驮着高粱叶子弯曲着走过来的人。蓝褂子,黑裤子,乌脚杆子黄胶鞋,要不是垂着的发,我是不大可能看出她是个女人的。她一步步挪着,终于上了桥。

走到我面前时,它又瞥着我,用那双遥远的狗眼。狗眼里那种模糊的暗示在一瞬间变得异常清晰,它那两只黑爪子一下子撕破了我心头的迷雾,让我马上想到她。

十几年前,她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

“暖。”我喊了一声。

她用左眼盯着我看,眼白上布满血丝,看起来很恶。

“暖,小姑。”我注解性地又喊了一声。

我今年二十九,她小我两岁,分别十年,变化很大,要不是秋千架上的失误给她留下的残疾,我不会敢认她。

“小姑,”我发窘地说,“你不认识我了吗?”

我称暖为小姑是从小惯成的叫法,并无一点儿血缘骨肉的情分在内。

“小姑,难道你真的不认识我了吗?”说完这句话,我马上谴责了自己的迟钝。她的脸上,早已是凄凉的景色了。汗水依然浸洇着,将一绺干枯的头发粘到腮边。黝黑的脸上透出灰白来。左眼里有明亮的水光闪烁。右边没有眼,没有泪,深深凹进去的眼眶里,栽着一排乱纷纷的黑睫毛。我的心拳拳着,实在不忍看那凹陷,便故意把目光散了。她左腮上的肌肉联动着眼眶的睫毛和眶上的眉毛,微微地抽搐着,造成了一种凄凉古怪的表情……

十几年前的那个晚上,我跑到你家对你说: “小姑,打秋千的人都散了,走,我们去打个痛快。”你打了一个呵欠,说:“那就去吧。”白狗跟在我们身后,③秋千架,默立在月光下,阴森森,像个鬼门关。架后不远是场院沟,沟里生着绵亘不断的刺槐树丛,尖尖又坚硬的刺针上,挑着青灰色的月亮。

你把白狗叫过来,你说:“白狗,让你也恣悠恣悠。

我站在踏板上,一下一下用力,我们渐渐升高,月光动荡如水,耳边习习生风,我有点儿头晕。你咯咯地笑着,白狗呜呜地叫着,终于悠平了横梁。我眼前交替出现田野和河流,房屋和坟丘,凉风拂面来,凉风拂面去。我低头看着你的眼睛,问:“小姑,好不好?”

你说: “好,上了天啦。

绳子断了。我落在秋千架下,你和白狗飞到刺槐丛中去,一根槐针扎进了你的右眼。白狗从树丛中钻出来,在秋千架下醉酒般地转着圈,秋千把它晃晕了……

“这些年……过得还不错吧?”我嗫嚅着。

我看到她也许是因为生理补偿或是因为努力劳作而变得极大的左眼里,突然射出了冷冰冰的光线,刺得我浑身不自在。

“怎么会错呢? 有饭吃,有衣穿 有男人,有孩子,除了缺一只眼,什么都不缺,这不就是‘不错’吗?”她很泼地说着。

我一时语塞了,想了半天,竟说:“我留在母校任教了,据说,就要提我为讲师了……我很想家,不但想家乡的人,还想家乡的小河、石桥、田野、田野里的红高粱、清新的空气、婉转的鸟啼……趁着放暑假,我就回来啦。

“有什么好想的,这破地方。想这破桥? 高粱地里像蒸笼一样,快把人蒸熟了。”她说着,沿着慢坡走下桥,弯下腰去洗脸洗脖子。

“我嫁给了王家哑巴,你知道吗?”

“你不说我不知道。”

“知道不知道的,没有大景色了。”她平平地说。

“小姑,真想不到成了这样……”

“④这就是命,人的命,天管定,胡思乱想不中用。”她款款地从桥下上来,站在草捆前说,“行行好吧,帮我把草掀到肩上。

我心里立刻热得不行,勇敢地说:“我帮你背回去吧!”

“不敢用!”说着,她在草捆前跪下,把背棍放在肩头,说,“起吧。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从白狗多次“遥远荒凉”“模糊的暗示”的眼神中,渐渐揭开心头的迷雾,认出眼前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的暖。

B. 文章的重要意象是秋千架,它代表∫欢笑与纯真,也是命运偶然性的象征,秋千架的断裂终结了“我”与暖的年少时光。

C. 白狗是重要线索,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关键,它“缩进鲜红的舌头,对着我叫了两声”唤醒了“我”的回忆,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D. 文章在“我”回乡的经历和对往事的回忆中变换展开,在交织着现实与回忆的叙写中深入关于命运的思考,丰富了故事的内涵。

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句子①中,拿着未婚妻赠送的手绢在河水里洗过脸的体面矜持的“我”与下文面目漆黑、辛劳疲惫的暖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人生无常之感。(

B. 句子②中,少女时代的暖“婷婷如一枝花” “双目皎皎如星”,与下文“她用左眼盯着我看”形成对比,更写出暖如今凄凉古怪的惨状。

C. 句子③中,秋千架“阴森森,像个鬼门关”和“尖尖又坚硬的刺针上,挑着青灰色的月亮”等描写,暗示暖的光明美好生活将被刺破。

D. 句子④中,暖的话既暗含对“我”曾经的失误的埋怨,也展现出她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斗争,体现了暖孤傲、倔强又自卑的性格特点。

8. 文中多次写到白狗看“我”的眼神,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 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一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进行叙述,这样既有主人公的视角,又有“我”回忆过往的旁观者视角。请对本文的叙事视角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7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伯禽①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汝君美德乎?”对曰: “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周公曰: “呜呼! 以人恶为美德乎? 彼其宽也,出无辨矣; 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小也; 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

(节选自《荀子·尧问》)

材料二:

甚哉,苟卿之好妄也! 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千有余人。”是周公之所为,则何周公之小也!

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而尽其道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诚若苟卿之言,则春中、孟尝之行,乱世之事也,岂足为周公乎? 圣世之事,各有其业,讲道习艺,患日之不足,岂暇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恧。苟卿生于乱世,不能考论先王之法,而惑于乱世之俗,遂以为圣世之事亦若是而已,亦过也。且凋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灭子而共天位也; 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

子产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 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周公论》)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被封为鲁侯。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圣人为政[A]于天下也[B]初C若无为[D于天下[E]而天下卒[F]以无所不治者G可其法H诚修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志,指讲述,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中的“志”词义不同。

B. 贽,指初次拜见尊长为表敬意而送的礼物,下文“貌执”则指不带礼物而以礼相待。

C. 诚,指如果,与司马迁《屈原列传》“楚诚能绝齐”中的“诚”都带有假设的意味。

D. 听,指治理、处理,与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中的“听”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据《荀子·尧问》记载,伯禽的老师称赞伯禽为人宽厚,喜欢自行己意,处事谨慎,但周公认为这是伯禽还不能分辨好坏、气量狭小、浅薄无能的表现。

B. 荀子记载“周公见士”的故事,背后想阐明的是“唯有广泛地礼遇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这一道理,这也是王安石《周公论》行文的目的。

C. 王安石认为荀子对“周公见士”的相关记载荒诞不经,这与荀子生于乱世,没有考论先王之法,而以乱世所出现的情景来推断圣世的情形有着一定的关系。

D. 孟子认为,子产用自己的乘舆帮人过河不过是小恩小惠,实则并不懂得为政的根本。王安石借此从反面论证了建立善法“于天下”“于--国”的必要性。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

(2) 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无不见尊养者矣。

14. 王安石认为荀子所记载的“周公之言”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请简要概述。(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友人宰浔阳

杜荀鹤

高兴那言去路长,非君不解爱浔阳。

有时猿鸟来公署,到处烟霞是道乡。

钓艇满江鱼贱菜,纸窑连岳楮多桑。

陶潜旧隐依稀在,好继高踪结草堂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虽写别情,却全无忧戚之感,诗中处处洋溢着一股浓烈的欢快气氛。

B. 友人将到浔阳赴任,诗中“猿鸟来公署”隐含着诗人对其治理能力的赞美。

C. “满江”“连岳”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浔阳生活物资、文化产品的丰盛。

D. 陶渊明在浔阳的行迹依然存在,此地恰是接续陶渊明流风余韵的绝妙所在。

16. 本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 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将自己和司马光议事经常不合的原因归结为“              ”,但他并不想一一辩解,因为即便勉强解释,也“              ”。

(2)《诗经·小雅·大东》云“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反用其意,“                          ”,以天地万象为宾客,极具豪迈之情。

(3) 在中国古代诗词文赋中,“枫”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忧伤的情感,例如“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2 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生活中,   A    ,常常会出现“化悲愤为食欲”的情况,如苏轼被贬谪于岭南时,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在遭遇逆境时,情绪仿佛成了催化剂,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

研究发现,情绪上的困扰会降低人的自我意识,导致自我调节失败,从而使人们更加关注短期的享乐目标,如美味的食物①当遭遇困境时,②人会自觉地想要转移注意力、消除自身的消极情绪。③作为一种缓解压力方式的进食,④其诱惑力大大增加。⑤消极情绪也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⑥即人在消极情绪的状态下,⑦摄入的食物大量减少,⑧而且更有甚者会出现厌食行为

积极情绪也会影响饮食行为,但情况有些许不同。积极情绪会导致两种结果:增加食物摄入量和减少食物摄入量。不过,积极情绪导致的饮食量增加或减少,都没有超出健康饮食的范畴。而且,在已经存在严重暴饮暴食和厌食倾向的人群中,积极情绪可以帮助其改善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    B   ,引导饮食行为走向健康水平。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白鹭平时太常见了,谁也没有在意,现在几万只聚在一起,我才发现,它的美,纯良而1壮观。铁色长喙,趾黄脚黛,蓑衣状羽,洁白如雪,群飞成序。白鹭大小也有不同。小白鹭和黄嘴白鹭最好看,枕部矛状羽像两条小辫子,垂至下胸的蓑羽则像丝线,随风飘扬,那通体的白,如同精灵,每一只都像是天地间一帧白色的饰图。有孩子是学过《白鹭》这篇课文的,随口赞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马上就有人开始背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个孩子高声喊“白鹭江心立,乌龟水底钻”,引来大家的哄笑。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诗也是有出处的,是元朝诗人王哲的作品。我儿子憋了半天,背了一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我要给他解释这些诗句,他却没心思听我说,只饶有兴致地看着白鹭。白鹭站游亦边,眼睛时刻注视着水面,一见有鱼,就迅速踏水猛扑过去,长嘴扎进水里,水花四溅后,骄傲地抬着头,几尾小鱼就顺着它直直的脖颈滑进了肚子:好一幅白鹭捕鱼图。

20. 在文学作品中,整句有时很具表现力,试就此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21. 文段中引用了不少诗文,为什么画波浪线的诗句会产生与其他诗句不同的效果? (4分)

22.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均有使用冒号,说说二者在用法上的异同。(3分)

(1) 积极情绪会导致两种结果:增加食物摄入量和减少食物摄入量。

(2) 白鹭站在水边,眼睛时刻注视着水面,一见有鱼,就迅速踏水猛扑过去,长嘴扎进水里,水花四溅后,骄傲地抬着头,几尾小鱼就顺着它直直的脖颈滑进了肚子:好一幅白鹭捕鱼图。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我站在书里看实际的生活。又有人说,我站在实际的生活中观看书本。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 BDA

4.①首先,通过探讨科学理论的特点,引出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②其次,以托勒密体系为例,具体阐释工具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不同态度。③接着,举例说明人们对不同科学领域或相互竞争的理论可持不同态度。④最后,总结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异同,展现人们对待科学理论态度的变化对世界观的影响。

5题态度不同:

①材料一态度相对客观中立,将哥白尼的成就置于科学理论发展进程中进行探讨。

②材料二态度充满赞誉和敬佩。

-原因:

①材料一是科学史论著,旨在客观分析科学发展,②材料二是纪念讲话,更侧重表达对哥白尼的崇敬和赞扬。

6-7CD

-8.结构上,白狗看“我”的眼神是串联全文的线索,从白狗最初看“我”眼神中的遥远荒凉,到后来眼神暗示让“我”认出暖,推动了情节发展。

- 内容上,白狗眼神中的“遥远荒凉”“模糊暗示”为故事营造了一种神秘、惆怅的氛围,衬托出暖命运的悲惨以及“我”内心复杂的情感,包括惊讶、愧疚等。同时,眼神的变化也暗示着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深化了关于命运无常的主题。

-9.叙事视角: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这种视角既包含主人公“我”当下回乡经历的视角,又有回忆过去与暖相处的旁观者视角。在回乡经历中,“我”作为主人公观察故乡现状和暖的变化; 在回忆部分,“我”则以回忆者的身份再现过去的场景,使故事有了时空交错感。

- 表达效果:一是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读者更容易代入,如对故乡环境和暖现状的描写,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沧桑变化。二是便于情感的抒发。无论是“我”对暖的愧疚、同情,还是对故乡的思念等复杂情感,通过第一人称视角都能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三是使故事结构更紧凑。两种视角的转换自然,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围绕“我”与暖的故事展开,避免了情节的松散,深化了命运无常的主题。

15. A

16.首先,通过描写想象中友人赴任之地浔阳的美好景象来抒情,如“钓艇满江鱼贱菜,纸窑连岳楮多桑”,展现出当地丰富的物产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表达对友人赴任之地的赞美与向往。其次,借陶潜旧隐的典故抒情,“陶潜旧隐依稀在,好继高踪结草堂”,鼓励友人在浔阳延续陶渊明的高雅情趣,表达对友人的期许,也流露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7.(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终必不蒙见察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3)示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示例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示例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前两句符合要求,第三句虽有“枫”,但主要表达对枫林晚景的喜爱,不符合忧伤情感要求,仅供参考)

18A处可以填入“在情绪的影响下”,B处可以填入“使饮食行为趋于正常”。

19 第一处不当在③,应改为“进食作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 第二处不当在⑤,应改为“消极情绪也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即人在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摄入的食物量大量减少,甚至会出现厌食行为”。

20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整句,通过“铁色长喙,趾黄脚黛,荻衣状羽,沾白如雪”这一系列对白鹭外貌的描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白鹭的美丽。

21 画波浪线的诗句“白鹭江心立,乌龟水底钻”与其他诗句不同,因为它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笑声,同时也体现了白鹭与乌龟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共处。

22 冒号在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的用法相同点在于,它们都用于引出解释、说明或列举的内容。不同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I中的冒号用于引出对情绪影响饮食行为的解释,而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冒号用于引出对白鹭捕鱼场景的描述,后者更侧重于描绘画面。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高考2025|模拟试题】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5228.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