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评 2023/12/29 认为好看 有意思。如何衡量财富在人生中的作用,追求人生效用最大化。 ◆ 文前 >> 愿你们拥有最充实的人生,充满冒险与爱 ◆ 写在前面 >> 人生须尽兴,而不仅是图存活。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增长财富,而是如何充实人生。 ◆ 1 极致人生 >> 准则1 正面人生体验最大化 >> 想集中精力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 相比于花钱买物品,将钱花在体验上能让我们更加快乐。物质财富刚开始可能令人非常开心,但是它们往往会迅速贬值。与此不同,体验会随着时间增值,我称之为“回忆红利” >> 本书的前身是一款app >> “生存”理应成为其生活的重心。对于穷人来说,在工作与玩乐之间,或者当下消费与投资未来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纯属奢谈。在极端生活条件的限制下,穷人很可能早就精打细算,尽全力把日子过好一点了。 >> 本书更多是让蚂蚁靠向蚱蜢,而不是反过来。 >> 建议◎现在就开始积极思考你想要获得的人生体验和想要经历的次数。体验有大有小,有免费的,有花钱的,有慈善的,有享乐的,但建议你思考一下你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哪些有意义的难忘体验。 ◆ 2 投资体验 >> 准则2 提早开始投资体验 >>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忽视其他美德而过分强调蚂蚁的美德,即勤奋工作与延迟满足。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无法意识到其实蚱蜢身上也有闪光点。确实,如果蚱蜢储存一点食物会更好,但同样地,蚂蚁若多一点生活也会更好!我要在它们中间“取长补短”,帮你取得合适的平衡。实际上,我最喜欢有一版《蚂蚁和蚱蜢》传达的寓意:“该工作就好好工作,该玩就好好玩。” >> 体验显然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可你在获得体验的当下,就能体会到愉悦,只需要这一个理由,体验就“物有所值”。 >> 所有投资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只是创造“未来收入”的机制。 >> 花钱买到一项体验,你获得的将不止这项体验本身,还有后续产生的全部红利。 >> 确实,你需要钱来养老;但是,未来你将主要依靠回忆度过退休生活,所以一定要花足够的钱投资回忆。 >> 建议
◎记住,我说的“趁早”是“现在就开始”。回想一下你曾经向往过的体验,看看其中哪些体验适合在今天、本月或今年实现,如果你现在不去实现,将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想一想你愿意和谁一起获得体验;再设想一下,和这些人及早获得体验,将收获怎样的回忆红利。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主动增加自己的回忆红利。多拍一些体验时的照片有用吗?是与那些曾一起共度欢乐时光的人重聚?还是制作一个视频或相册? ◆ 3 为什么要死前归零? >> 准则3 以死前归零为目标 >> 要想尽情享受人生,而不是得过且过,你就不能再漫不经心地混日子,而需要按自己的意愿主动掌控人生。 >> 随着财富增长,他的休闲时间好像减少了。他的想法似乎变成:如果赚更多,能做的事也就更多 >> 金钱是社会对你工作表现优异的一种普遍认可方式。一旦你养成“为钱而活”的价值观后,赚钱带来的快感就超过了真实生活带来的快感。 >> 时薪高或年薪高的人有时候甚至更倾向于一直工作,一直赚。无论如何,他们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能量。 >> 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 LCH)。此假说关注的是,人们在一生中如何管理自己的支出与储蓄,才能做到“钱尽其用”。他提出,要在你的人生历程中钱尽其用,就得“身逝之日,财富用尽” >> “最优解人生”可不管你的钱怎么来的。无论是通过热爱的工作赚来的,还是从你曾祖父那里继承来的;无论是你爱好的副产品,还是来自你富有的家庭——只要钱到你手里了就是你的,是你耗费的一部分人生,你可以用它换取任何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东西。 >> 关于孩子的问题。首先,你当然可以把钱留给你在意的人或事,但事实是,那些人或事早一点得到你的财产将更好,为何要等到你死后? >> 所有的年龄段,无论60多岁还是90多岁的退休人员,其家庭支出与家庭收入比的中位数都维持在1:1上下。也就是说,他们的支出依然紧随收入,即收入下降,支出也跟着减少。由此也可看出,退休人员并未真正动用存款。
■在高收入一端,退休时存款达到50万美元或以上的人,20年之后或死亡时,仅花掉11.8%(该比例为中位数)的存款,而余额超过88%。换算下来就是,一个拥有50万美元存款的65岁退休老人,到了85岁时,存款仍超过44万!
■在收入较低的一端,退休时存款不足20万的人,花掉的比例较高(这可以预期到,因为总的来看他们可供支出的钱不多)。即便如此,退休18年后,他们资产支出比例的中位数也仅为四分之一。
■有三分之一的退休人员在退休后,资产实际上是增加的!他们的财富不是慢慢减少或迅速减少,而是持续增长。
■领取养老金——或者说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18年里,其资产减少的比例(仅4%),较于没有养老金的(34%),要小得多。 >> 退休规划专家甚至用专门的术语描述这种消费模式:“活力之年”(go-go years)、“慢活之年”(slow go years)和“失活之年”(no-go years)。 >> 背后还有一个更加“主动”的原因。有些人事实上从未想过将所有钱都花在人生体验上,而是存钱防老,应付意外花销,特别是医疗开支。 >> 保险这时就发挥了作用:抵御任何可能的灾难。 >> 更加明智的做法是将你的医疗支出花在“前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花在“后端”将很不划算。 >>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想上班,那就看看如何花钱与工作日程不冲突。 ◆ 4 如何花钱?(不会真的在死前一分不剩) >> 准则4 利用所有可用的工具实现死前归零 >> 精算师寿命图解(https: //)。只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它就能给出一个图表,说明你活到不同年纪的概率。该工具旨在告诉你死前就用尽财富的风险,但是看一看极端的情况你就知道,你活到某些年龄的概率有多低。 >> 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基于更多健康因子的更准确的寿命估计值,那你就要回答更多有关健康与生活方式的问题。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是“活到100”计算器(https: //),它是由一个研究长寿的医生兼研究者设计的。 >> 年金本质上是人寿保险的“反面”:人寿保险是预防自己太早去世,花钱保护遗属,而年金是预防自己寿命太长而缺保障(存款花完了,人还活着)。 >> 如果你的生活充满恐惧与逃避,那我敢说,你要么会无谓浪费钱财,要么会因为谨小慎微,而在临死之际留下辛苦多年赚来的钱,也就是说,你一年又一年的工作,到头来只是替自己的恐惧做白工。 >> 最低开销以外的所有存款,你都必须“凶猛”地花在自己喜欢的体验上。之所以强调“凶猛”,是因为健康状况下降及兴趣消减意味着,你的活动清单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短。 >> 死前归零不仅仅涉及金钱,还涉及时间。如果从现在开始,多思考一下如何使用你有限的时间,即你的生命能量,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你将度过极为充实的一生。 ◆ 5 那孩子们怎么办? >> 准则5 在钱能发挥最大作用时,将其交给子女或慈善机构 >> 将孩子放在首位,意味着你应该提早把钱给他们,你应该制定一个周详的计划,确保将留给子女的钱在其能发挥最大效用时交给他们。 >> 这就是继承的问题:你把太多事情交给老天了。但是请记住:人生可能瞬息万变。无论你留下多少遗产都需要非常走运,才能让每个继承人恰好在他们最需要钱的时候拿到你的遗产。你的钱很有可能“迟到”太多,无法对继承人的生活质量产生最大影响。 >> 死前归零可以确保你落实自己的好意,这是一种考虑更加周到的方式,同时体现了严肃、认真及替他人着想。就孩子来说,死前归零的周到体现在将孩子放在首位,首先仔细思考给他们留多少,然后再去执行,而且是在你离世之前。 >> 研究遗产数据的经济学家表示,人们给子孙留遗产的动机似乎混杂了“有意”与“无意”。所谓“有意”是指,你确实希望子孙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无意”的部分是预防性储蓄的随机副产品。例如,有些人存钱是为了应付意料之外的医疗费用,但最后没有机会使用这些存款,于是这些钱被子孙“捡漏”。 >> 因为一个人从“赠予之物”中真正获得快乐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理,过了某一个年纪,你将钱财转化为愉悦体验的能力也将下降。许多活动都需要你至少达到一个最低限度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才能去享受。 >> 在你身体不可避免地开始衰老之前,金钱带来的价值更大。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呢?26—35岁这个年龄段完美避免了上述问题,因为这些人年龄够大,足以让人托付财富,也够年轻,能完全享受金钱带来的好处。 >> 如果继承人过了最佳接收年龄,那无论你给他们什么东西,价值都将打折。如果你希望自己给出的金钱发挥最大效用,而不仅仅追求金额的最大化,那么你应该争取在他们处于“高峰”年龄时给钱,越接近这个峰值越好。 >> 金钱的目的是获得体验,对你的孩子来说,其中一种体验就是陪伴。因此,如果你光顾着赚钱,而不去和孩子创造共同的体验,那么,无论对你,还是对你的孩子,都是一种“剥夺”。 >> 你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能大方,才能真正做出抉择并承担其后果,才能选择将你的金钱、时间给谁或不给谁。如果你在活着的时候大方捐赠,那我会认为你是无私的,而死后就无从选择了。所以准确来说,死后无法慷慨。 >> 捐赠者除了关心自己的捐赠会被怎样使用之外,还应该关心它们什么时候才会投入使用。 ◆ 6 平衡人生 >> 50—30—20法则”称作“平衡财务公式”,是一种维持财务稳定的方法。根据这一法则,50%的收入应该用于“必需支出”(例如房租、食物、日用品、水电费等),30%用于个人需求(例如旅行、娱乐、外出就餐等),剩下20%用于储蓄和还债。 >> 我的看法是,绝对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支出与储蓄比率;更重要的是,你22岁的存款百分比绝对不应和你42岁或52岁时的相同。最佳平衡因人而异,也会随着你年龄及收入的改变而发生变动。本章将提供几种方法,帮你找到并维持独属于你的最佳平衡。 >> :一个人“享受金钱”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 旅行是衡量一个人金钱享受能力的终极标准,因为旅行要花钱、花时间,尤其要有好的身体。 >> 身体衰退导致的愉悦感降低,也实打实影响你花钱的效用,滑雪就是很好的例子。 >> 我们许多人都存在这种心智与现实的脱节,它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退休后还能拥有无尽的“活力之年”,可以一直按自己的喜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你享受人生体验的能力取决于你的身体状况,但是钱也很重要,因为许多体验都要花钱,所以你最好在身体允许的时候花钱。 >> 我的结论是,钱的效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 钱的效用随时间发生变化,其趋势基本上可以预见:从20多岁的某个时间开始,你的身体微不可察地开始衰退,这导致你享受金钱的能力也跟着下降。
图5基于身体状况的享受能力[插图]
>> 最优解人生需要同时规划生存与尽兴活着。蚱蜢太注重尽兴活着与享受当下,忘了维持生存,最终生命极为短暂;蚂蚁也犯了一个大错误:由于他辛勤工作,还能再活一年,但是他一心只想着生存,因此无法享受夏天,无法活得尽兴。两个极端都无法实现人生充实感的最大化。 >> 一生的功课:平衡健康、财富与时间要想拥有极致人生,人们需要三种基本要素:健康、自由时间以及财富,可问题在于它们很难同时兼得。 >> 无论多大年龄的人都应该投入更多时间与金钱在自己的健康上。 >> 因为帮助他人实现改变人生的大目标,其价值远超过赌注。 >> 花钱节省时间的人,无论收入多少,其生活满意度都更高。 >> 如果你认可个人利率这一概念,那么当你想要购买一项体验时,运用这个原则可帮你决定是现在就花钱购买还是把钱留着日后再买,即哪个更划算。 >> 通常成年人拥有更强的延迟满足能力,不过往往因为延迟太久,反而适得其反。实际上,他们既没选择现在的一颗棉花糖,也没选择15分钟后的两颗棉花糖,而是选了10年后的一颗半棉花糖! >> 求解充实感最大化问题:引入死前归零app >> 我开发出了一个app。要想善用生命能量,并不一定非要使用这款app,仅仅遵循本书提供的建议就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你希望更加优化,如果你希望“挤出”每一滴生命能量,那么这款app可以提供帮助。有关这款app的更多信息以及其作用,请参见附录。
建议
◎想想你现在的身体状况:什么样的人生体验是你现在可以,但日后可能无法实现的?
◎想出一种投入时间或金钱就能改善身体状况,进而提升未来所有人生体验的方式。
◎学习如何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保持健康。此类书籍有很多,我非常了解并始终推荐的一本是《食为本》(Eat to Live),作者是医学博士乔尔·福尔曼(Joel Fuhrman)。
◎多从事喜欢的体育活动(例如跳舞或徒步),它同样可以让你更能享受未来的体验。
◎如果相比于金钱或健康,你享受体验的能力受时间限制更大,那么想出一两种可以通过花钱解放更多时间的方式。 ◆ 7 分段人生 >> 准则7 将人生视作不同季节 >> 她的病人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勇敢地过一种忠于自己的生活,而是活在他人的期望里。这是一种没有追逐梦想,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遗憾。如果你忽视生命中真正看重的东西,反而去走日常文化强加给你的那条道路,那么,你在临终之时很可能会后悔莫及。 >> 你的清单将是你自己对“我是谁”的独特表达,因为正是你的人生体验造就了你。画个重点:你在列清单时,不要担心钱的问题,这个时候钱只会让你从想象理想人生的总体目标中分心。 >> 图7填充你的时间分段[插图]
给自己的人生做时间分段,就是将一个清单上的体验分配到人生不同的时间段 >> 你在做“分段”练习时,将体会到什么事都有其“当季”时间。不过,你可能也会察觉到,有些想要实现的体验与其他体验相互冲突。又或者,你会意识到有些你想要体验的活动,除非从现在开始规划,否则压根不可能实现。 >> 将目标分配到不同时段是一种主动掌控人生的方法。 >> 建议
◎你如果觉得为整个人生做时间分段有点吃不消,可以只做三段,覆盖未来30年。你可以一直往自己的清单添加项目,只是要赶在年龄和健康还不成问题之前。
◎如果你有孩子,想一想你自己版本的“长鼻怪”故事:未来一两年,在孩子的和你的某个人生阶段结束之前,你更希望与他们共同经历哪些体验? ◆ 8 了解你的峰点 >> 准则8 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财富增长 >> 你必须在当下消费与为了将来储蓄之间取得平衡,这是贯穿一生的问题。每一年的最佳平衡都不尽相同,因为你的身体状况和收入可能每年都有所改变 >> 为什么会有一个峰点?为什么你的净资产不能一直增长?首先,请记住,从我的角度看,你的首要目标是最大化人生充实感,是尽可能将生命能量转化为体验积分。 >> 我的这些建议是建立在充实人生的模型之上。我不是一个财务顾问,如果我让你对管理财富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你最好先找一位专业人士弄清你个人情况的细节,例如找一位经过认证的财务规划师或会计师。 >> 对所有人来说,生存阈值既取决于你每年的生活成本,也取决于你的预期寿命。 >> 如果只想得到一个非常粗略的答案,而不是最终答案,那么你只需要用每年的生存成本,即一年的生活费,乘以相应的年限,即剩余寿命:一年生活费×剩余寿命=12,000×25=300,000(美元) >> 将生存阈值的计算总结为一个基本公式:生存阈值=0.7×一年生活费×剩余寿命你可以代入不同的一年生活费与剩余寿命进行计算。例如,如果你希望在佛罗里达退休,就可以研究一下那边每年的生活成本是多少。 >> 认识你的峰点:是日期,而不是数字 >> 我们许多人的思维方式被训练成这样的:我们动用存款的计划应该以数字为准,即一旦存款达到一定数额,就能退休并依靠存款过活。 >> 我们为每个人都生成了一条最佳的净资产曲线,每个人在最后都严格实现了死前归零,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净资产峰点都落在了他们生前的某个时间。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佳的净资产峰点落在45—60岁之间。
图10净资产积累[插图]
>> 但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峰点落在45—60岁。我们的模拟也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过了这个年龄范围再动用存款,将导致非最优的充实感结果,因为他们死前不能归零,没有时间去实现许多能带来充实感的体验。 >> 我说的不是你应该在何时退休——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节展开论述,而是应在何时开始支出大于收入。 >> 你如果想继续工作,那就继续工作,只是一定要相应地提高支出,不要在死前留下太多钱就行;否则就是浪费,无论你多么喜欢自己的工作都是浪费。 >> 我们“以工作为重”的文化就像一种“迷魂药”。它夺走你对探索、求知与体验的所有渴望,承诺给你资源(金钱)去获得所有这些东西,让你不经思索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与金钱上,忘了你最初的渴望。毒药变成解药——这太不可思议了! >> 要想在黄金年华早期继续工作的情况下,仍能最大限度获得体验,还有一个策略是可行的:减少工作时间。 >> 你的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生体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 你要在真正的黄金年华花更多钱,也就是在身体和财富都还算不错的45—60岁,因为大部分为了未来存钱的人往往存到“为时太晚”。
图11一生的支出[插图]
>> 还要记得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即使你以前没怎么投资,现在也要开始。我前面解释过,健康状况将大大改变一个人享受各种体验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加入一个豪华的健身房(你早就想要去的那种),还是找一个私人教练或者跟着健身视频练,花费时间与金钱改善或至少是维持健康,绝对值得。 >> 建议◎根据你规划中退休后的定居地点,计算你的年生存成本。◎咨询医生,确定你的生理年龄与死亡风险;接受所有你能负担的检查,以了解你目前的状况,并预估最终的衰退状况。◎根据你的健康状况及病史,思考你享受哪些活动的能力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比前一年显著下降,以及这样的衰退将如何影响你喜欢的活动。 ◆ 9 要大胆,而不是愚蠢 >> 准则9 在没什么可失去时,冒最大的险 >> 许多事情都是如此,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直到机会窗口永远关闭。年轻时的每一次冒险,如果成功,回报都会异常丰厚,收益巨大;与之相反,损失(换句话说,冒险后没有成功)则会非常小,因为你有大把时间去复原。 >> “失败”是值得的,因为我知道自己几乎没什么可失去,所以值得一搏,我有太多时间去纠正,而且依然能获得一些很棒的回忆。 >> 如果你刚20出头,你应该放手一搏!全力以赴,真正为自己的理想竭尽全力。你可以给自己几年时间,如果不行,你还是可以回去做办公室工作,或者去学校学一门手艺。 >> 第一,无论你能忍受多大的风险,无论你打算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多么胆大的举动,一般来说,早一点行动对你更有利,利多弊少。第二,不要低估无所行动的风险。保持现状而不是大胆冒险,感觉很安全,但是想想你可能失去的东西:如果你能更大胆一点,会不会过一种不同的人生?你获得了某种安全感,但也失去了体验积分。 >> 第三,我要提醒你的是低风险容忍度和单纯的习惯性恐惧。恐惧往往会让你夸大实际风险。如果你对大胆举动已形成下意识的恐惧反应,那你应该仔细想想最坏的情形。然后,当你想想自己拥有的所有安全网之后,从失业保险、可以应对各种灾难的私人保险,到家人可以提供的略显老套但有用的帮助,最坏的情形很可能就没你想的那么糟了。如果是这样,你的损失往往就非常有限,但是收益可能是无限的。 >> 人人都有想法,有些想法我们见人就说,说到连自己都烦了,例如“我要做某事”。可是,多年后,“某事”变成了另一件被我“雪藏”在拖延清单里的事,一件若无契机,我将永远搁置的事。 >> 在配套网站(DieWithZeroBook.com)免费获取这款app。
>> 如何使用这款app?这款app简单易用,因为每一步都有提示。它会问你一些问题,都与影响你人生充实感分数的因素有关:你目前的身体状况,你的自由时间,你花在人生体验上的开支,等等。还会问你每年的收入增长以及你投资的回报率。这些是确定你人生充实感的主要变量。这个过程中,你会理解为什么开发一个app如此重要:这些计算如果全由你自己来做,将费时费力、单调乏味,因为你需要多次迭代充实感算法,每年都要算一次,每年都要去更新你的健康得分,今年的输出要作为明年的输入,然后试着准确地将这些年所有的充实感得分加起来。这款app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替你完成所有这些计算,又快又轻松。还有一点就是,计算不止一次,因为你总的充实感得分取决于你的输入值,而输入值并非一成不变。借助这款app,你可以尝试不同输入值,看看它们对你总分的影响。最后,你甚至可以让这个模拟引擎“自行运行”。这款app的全部意义就是帮你以最高效、体验最大化的方式消耗生命能量,这也意味着要最小化你赚“无用的钱”的工作时间,所谓“无用的钱”就是那些你很可能永远用不到的钱。为了得到这样一个最优解,你可能在这款app上算一天都无法得到最佳答案。因此,你与其自己尝试不同场景,不如给你无法控制的变量设置一些假设条件,然后让app替你运行每种可能的模拟,找到最高充实感得分,并查看可控因素对应的最佳值。 ,文中提到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