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畜牧业作为三农领域的焦点之一,一号文件高度关注。
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
(原文第一条)
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实现大豆有序扩面
(原文第一条)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
支持东北打造食品与饲料产业集群
(原文第十二条)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
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
(原文第十九条)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
首提“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具体监测统计什么?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近年来,大食物观屡次出现在中央层面会议或文件里。2016年、2023年、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大食物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表示,建设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基础工作、系统工程。这个监测统计体系既要把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蕴含的食物资源数量、质量、开发状况、资源承载力做出统计,摸清资源家底,还要对各类资源的食物生产、加工情况进行监测,把握食物生产状况,还要对各类食物消费情况及营养贡献进行统计核算,总结营养健康绩效。总体要求是,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必须能准确、实时地反映出从资源到生产、加工、消费,最后到营养的真实情况,还应该面向社会公布,以供政府、企业、种养主体等决策参考。
王济民认为,大食物观愈来愈得到国家层面重视,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是在实践层面落实大食物观的具体路径,“如果说大食物观是一个战略目标,那么建设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就是完成这个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因为只有精准的数据,才是实现大食物观的基础。”
王济民说,由于大食物观涵义比较广,因此要构建的数据量应是庞大的,需要对国土上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做一个摸底统计,比如我国的森林数量具体有多少,目前的开发状况如何,还大致能产出多少种食物;另外,相关部门还要统计出食物产业链条的真实数据,比如全国每年生产出多少种、多少量食物,每种食物的营养量、价格等,以及居民的食物购买力、营养结构等,既有利于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也有利于居民多样化营养需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指出要“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
“对接世界的主流趋势,我国目前市场上奶类是非常齐全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朱丹蓬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液态奶主要分为常温奶和低温奶、原味奶和风味奶、酸奶等品类,“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整个乳制品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完善的。”
不同种类的液态奶对应不同消费需求,朱丹蓬介绍,国内的奶业发展需要回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不同于世界上奶业发展较早的国家,我国的奶业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近四十多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
朱丹蓬介绍,中国奶业近些年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依次从巴氏鲜奶出现,到早餐奶、甜牛奶的流行直到高品质奶出现。他说:“最开始,国内的整个奶制品被划分在营养品的范畴里,而在2005年之后,液态奶已经成为了一个快速消费品,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变得更多了,更加日常了。”
“在之前,牛奶这类的液态奶可能更多出现在去医院的场景里,或者看望老人的伴手礼,但是现在,不管是当早餐,还是当饮料,都成了人们生活中一项常见的消费品。”如朱丹蓬所说,乳制品在2005年之后,基本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全场景的产品。“因此,对奶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朱丹蓬说,从中国液态奶发展来看,巴氏鲜奶、早餐奶等出现的前两个阶段奶业的产业结构偏低,近十年来,随着低温鲜奶、短保鲜奶等类型的流行,这些蛋白质克数相对较高的高品质奶逐渐占据市场,整个中国奶业发展就有了一个明显的跳跃。
关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奶标识”,朱丹蓬认为,这是对奶业规范发展提出的进一步要求,他说:“只有更加完善液态奶标准,才能促进产业更好发展,用良币驱逐劣币。”
近些年,喝奶茶已然成为年轻群体的新消费方式,液态奶作为原材料也需要有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朱丹蓬表示,喝奶茶,也需要喝得健康和放心。他说:“有些饮品店使用的不是鲜奶,而是一些还原奶、食品添加剂等,是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物质的需要的,所以说在选择奶茶的时候,也建议消费者多选择一些有标识的品牌。”
“我个人也是建议液态奶消费者多选择鲜奶,特别是注意所选择的品牌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去看成分表,这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朱丹蓬说,“现在奶业市场更加多元化,比如针对乳糖不耐受人群,有羊奶、零乳糖奶作为选择。”
文件第一部分第一节指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这是“鲜奶消费”一词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液态奶”在2007年之后,时隔十七年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当中。
在2007年的文件当中,要求严格执行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此后,国家质检总局和原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还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要求以奶粉为原料生产液态奶要标“复原乳”。
实际上,对于奶业的关注并不鲜见于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除了2007年的文件,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执行液态奶标识制度;2009年,文件要求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2012年,文件要求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推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2017年则堪称是一号文件内容上的“奶业大年”,文件要求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到了2018年,文件则又进一步要求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2019年,文件要求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最近五年中,文件也提及过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扩大奶牛生产。
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今年文件中所用的篇幅相对是较多的。文件指出,尤其提及水土治理和沙漠化综合防治时,文件指出,要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这是“草光互补”模式首次亮相中央一号文件。
什么是“草光互补”模式?实际上许多农民朋友也并不会陌生,在乡间草地,它是一片片光伏发电板。具体来说,“草光互补”生产模式是利用地面种植草场,在草场上空搭建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可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记者梳理发现,我国中央一号文件自2006年聚焦荒漠化治理,从要求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到加大坡改梯、黄土高原淤地坝和南方崩岗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最近的2016年、2018年、2021年的三份文件提及荒漠化的文字不多,直到今年,文件近年来首次明确了具体可行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