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短视频”,想必同学们都不陌生~
短视频,作为一个超级大热门考点,在各大高校的历年真题中都有出现!所以我们必须要对“短视频”本身有一个全面且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就跟着学姐一起学习吧!
以简答、论述为主,分值为10--25分为主,需要结合热点案例进行答题,可以说题型考查涉及到方方面面。
根据对前几年短视频考察,考察方式主要为短视频的特点、变化、发展、以及对我国影视创作机遇与挑战、短视频内容失范和传统媒体转型结合等几个方面。
真题链接:
短视频和微视频传播效果好的原因(2020 南大) 试论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2020 武大) 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问题,针对问题如何规制(2020 北京交大) 短视频对舆论生态的影响(20西交大) 分析抖音、快手等视频APP对传统影视行业的影响(2019北大 ) 试分析短视频发展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2019四川省社科院) 分析网络短视频的特点和未来发展(2019上大 )
1、短视频基本概念
2、短视频目前现状发展
3. 短视频创作特征
4、短视频未来趋势
5. 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创作发展/短视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6、泛视觉化景观下网络短视频的失范表现
一、短视频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必备)
短视频是指视频长度按秒计算(一般不超过 5 种),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可实现快拍和快编,适合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并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分屏观看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行业持续升温,短视频应用也愈益成为网络视听领域中的一片蓝海。“短视频已超越电视、网络视频,成为使用率最高、具有高渗透率、高使用黏度的视频形式。
二、 短视频创作特征
1.参与主体多元
随着短视频技术的成熟,视频制作的技术和成本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审美主体呈现出大众化的倾向。
许多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 也有机会介入互联网短视频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其中参与进来的主体众多,内容生产方主要 分为PGC (专业生产内容)、PUGC (网红/明星生产内容)和UGC (用户生产内容)三大类;内容分发方包括短视频 平台、新闻资讯平台、社交平台、传统视频平台等
同时疫情之下,短视频用户激增疫情让很多行业开始停滞不前,却给短视频行业迎来了疯狂攻城略地的机会。隔离、 居家办公,刷视频成为大部分人的必要选择,短视频用户规模得以进一步增长。
2.多元视频内容呈现
短视频的观众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大众,而是逐渐差异化的小众,由于期待视野的不同,对于短视频的题材的选择和偏好也有所不同。基于审美需求,短视频的内容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已经涵盖美食、搞笑、时尚、财经等在内的多个热门领域,并且也垂直化深耕这些领域,形成多元共生的内容生态圈。例如在美食领域下,有吃播类视频、探店类视频,也有像李子柒一样以传统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视频。
3.视觉化叙事
在互联网时代大众逐渐形成了碎片化的审美需求,短视频结合现代传播语境,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短视频最显著的媒介特点是时长之短。
例如,抖音上的短视频时长一般在5秒到1分钟之内使观众便捷的接收信息,符合当下碎片化的消费需求。时间长度决定了短视频的内容 不会是长篇的、需要延展的叙事,由此导致短视频内容的“平”,指的是短视频内容仅仅是平铺直叙、浅显易懂,需要受众思考的内容较少出现,短视频多使用中心聚焦式镜头,观众的视觉焦点完全集中在人物的位置关系上,增强了视觉上的“在场感”,观众易于接收到画面的信息,由于短视频体量限制,短视频整体节奏较快,往往是单刀直入,直接呈现矛盾高潮,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事件叙事完毕。短视频由于短平快的特点,因此传播迅速且覆盖范围广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在人群中形成影响。
三、短视频目前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与用户增长稳步上升
2023年,短视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用户数量稳步增长短视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视频成为用户线上时间的主要聚集地,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庞大、增速放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26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94.8%,短视频几乎成为全民化应用。
此外,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单日观看短视频时长超过2.5个小时,较2019年同期提升了1.3小时,短视频已成为我国国民接触互联网时使用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应用。
纵观行业格局,当前,抖音、快手盘踞龙头地位,腾讯系、百度系入局,由争夺用户增长转向盘活用户存量,短视频竞争进入深水区。
2023年,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行业流量多集中在头部平台,抖音、快手旗下应用占据TOP席位且流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QuestMobile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6月,抖音平台月活用户规模为7.23亿,快手为4.51亿。
除抖音和快手高居行业第一梯队外,抖音集团旗下的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腾讯旗下的微视处于第二梯队;爱奇艺随刻、快手极速版、美拍等短视频App处于第三梯队,短视频平台派系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内容创新与多样化繁荣
内容创新是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3年,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涌现出众多优秀案例。例如《逃离大英博物馆》系列短视频以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与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两个人的互动为主线,通过讲述中国文物出逃寻乡、回国传信的故事,将文物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与情感。这一创新的内容形式不仅引发了观众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关注和思考,也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喜爱。该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的播放量突破了4.2亿次,成为年度热门内容之一。
《山村里的非遗传承》系列短视频则聚焦中国山村里的非遗文化传承,通过记录非遗传承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向观众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这些短视频不仅让观众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技艺传承,也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其中,一部记录苗族银饰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在快手平台上获得了超过1000万的点赞和分享。
3.技术进步与平台升级
技术进步是推动短视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3年,短视频平台在技术应用和平台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互动视频、AR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在短视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短视频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行为的精准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用户推荐更符合其喜好的内容。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被应用于视频剪辑、配音、特效等方面,提高了视频的质量和观赏性。
其次,互动视频成为短视频行业的一大亮点。通过引入互动元素,观众可以参与到视频内容中,与角色进行互动,甚至改变剧情走向。这种形式的视频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投入到视频内容中。
此外,短视频平台也积极进行AI工具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如由2023年8月18日,快手公布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最新进展,“AI对话”功能已经在快手App安卓版本开放内测。此外,快手独立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快意”和文生图大模型“可图”已与搜索、评论、商业化等多场景结合,内测了多个落地短视频直播的产品,打造出“AI智能对话”、“AI小快”、智能客服等智能应用,可在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活跃度的同时,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4、商业模式与盈利渠道探索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其商业模式和盈利渠道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广告投放和品牌合作外,短视频平台还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直播、付费增值服务、电商引流等。
短视频与直播深度捆绑,成为变现新常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特点具有强互补性,无论是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还是电商平台,其模式都在向“短视频+直播”转变,“短视频+直播+货架”的带货形式涌入各大平台,人货场格局逐渐趋于成熟,视频平台开始探索多维商业模式。
文旅赋能助力多方位变现也成为2023年的一大特色。2023年12月6日,抖音生活服务与陕西旅游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联合打造旅游业的新技术应用、新业态探索和新模式创新,共同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陕西旅游集团将通过其“陕旅嗨GO”品牌,与抖音共同营造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体验,预计实现3亿GMV的目标。
四、短视频未来发展趋势
1.平台商业化重心转向以内容电商为主导的系统建设
技术升级实现更多可能,这将驱动短视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不断演进,例如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己经大规模应用的“边看边买”技术,实现了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关系的重构,催生了 “直播带货”这一新的短视频平台变现形式,进人高歌猛进的商业化通道,2018 年短视频平台开始商业系统的建设。
两年来平台广告营销体系趋于完善,抖音通过星图、云图和蓝V企业号,快手通过快手广告、快接单、快享计划等,形成了信息流、达人内容营销、企业号营销的多元营销系统。2019年“抖快”双双对营销系统进行升级,如字节跳动公司推出“巨量引擎”,将旗下所有平台营销整合在一-起, 升级了星图,支持西瓜、火山KOL人驻;快手将升级版营销平台命名为“ 磁力引擎”,整合了信息流、KOL、商家号业务。对比广告营销,在平台商业化初期,电商系统的建设显得相对谨慎,无论是快手小店还是抖音商品橱窗,基本都是以为第三方电商导流为主,但2019年网红带货、内容电商异军突起,短视频平台获得新的变现契机。为了补齐短视频做电商的“短板”,2020年,平台战略重心将转向以内容电商为主导的电商生态系统建设。
2 专业化生产
随着更多MCN机构不断涌入短视频平台,KOL内容的生产越来越专业,在MCN机构与KOL们激烈的竞争中,未来的短视频内容创作将更加注重专业的艺术化景观与审美标准,这也将进_步加强内容生产的优胜劣汰机制,打造健康短视频行业生态。
3 以短视频媒体作为新的内容分发平台
3.1电视节目内容可以用三种方式将短视频平台作为内容分发渠道:
一是官方定制内容。专门定制与电视节目相关的创新内容投放到短视频平台,例如,与节目相关的幕后内容、因节目播放时长等限制而删除的内容等。
二是重新剪辑原有内容。电视节目组可在短视频平台建立独立官方账号,自行筛选出精彩节目片段进行分发。例如,湖南卫 视《声入人心》将歌手翟李朔天演唱的《得不到的爱情》片段上传至短视频平台,42万以上点赞量,不仅让节目组 更清楚网友们对内容的喜爱偏好,更可以对节目本身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
三是发起活动鼓励用户自制内容。短视 频平台的草根文化特征让用户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内容制作活动当中。比如,最常见的选秀活动,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挑战赛选出更多适合节目的参赛选手,或者直接选用己经在短视频平台有一定粉丝基础的人参与节目。《快乐大本营》《欢乐喜剧人》等节目都己釆取了这样的策略。为了建立更加紧密的粉丝社群,使用UGC以及邀请因UGC红 起来的网络明星是电视节目创新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3.2短视频自制影视作品
①剧情类短视频不断增多目前,很多平台都积极促进剧情类短视频的创作,比如爰奇艺推出“剧情短视频"扶持计划,快手打造“快手 小剧场”,甚至出现“纳逗"等主打剧情类短视频的APP产品,剧情类短视频爆款产品和人气博主也开始出现。抖音短剧《不过是分手》豆瓣评分高达7.9,全网播放量超过亿;剧情类短视频播主“灵魂当铺”粉丝总数高达722.1万,发布短视频部均评论数超2000,集均点赞量达24.5万。
②微综艺开始出现随着西瓜视频宣布投入40亿开发“原生移动综艺",率先试水“微综艺",先后上线《丹行线》《侣行•翻滚吧 非洲》《海角甜牙》等系列微综艺节目,其他平台也加大对这一内容类型的布局。爰奇艺上线的《SHU理生活》展 现家居美学,抖音连续出品《归零/REKN0WX《魔熙先生+》、《寻梦“欢”游记》等竖屏微综艺等等。微综艺的类型 也从文化旅游类向家居类、美妆、亲子等更加细分的领域扩展。
③微纪录片快速发展如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上线以来好评如潮,一个月时间在各大平台总播放量超过2.5亿次。 李子柴的系列记录短片不仅在国内网站大火,而且在国外YouTube上爆红,拥有七百多万粉丝,视频播放量累计超千万。李子榮视频中所表现出的天地之美、制器之美、人伦之美、民生之美也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五、主流媒体短视频发展特征
主流媒体短视频短视频以视听化的强参与、社交化的强互动,在媒介融合的当下给予传统主流媒体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机会新闻媒体机构不断入驻抖音,以积极的态度探索、适应并寻求突破。
抖音在 2018年12月已有1344个媒体官方号,发布超过15.2万个短 视频,累积获赞数超26亿。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各省级卫视通过开设抖音账号,利用短视频这一新渠道、新阵地吸引了大批青年受众,成功“圈 粉”并实现了传统主流媒体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双重提升。
1.平民化创作视角
人民日报抖音号的不少作品聚焦市井生活的感人事 迹与底层人物的生存现状,激发受众对社会正能量的感同身受与对底层群体的关切。如短视频作品《真英雄!三个 孩子被洪水冲走,他几次跳入湍急水中,把孩子们全都救 起。你愿意为洪水里拼尽全力的汉子点赞吗?》《心疼! 一箱外卖被偷,外卖小哥坐地痛哭,面对安慰,又站起来继续接单。愿生活也善待努力的人啊!》等都获数百万点赞。
在生命救援等灾难性报道为主题的短视频中,关键画面的视觉冲击、紧张激昂的背景音乐以及具有张力的新闻渲染,实现了情感化表达的最大效果。广大网友从短视频中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以及对不屈精神的赞美和弘扬,切身体会到作品以人为本的情怀。
2.年轻化
抖音平台受众中19~35岁的年轻网民占比最高,因此短视频内容大多呈现年轻化、娱乐化的特点。传统主流媒体应基于这一客观现状,改变以往严肃、刻板的语言风格,在语态上注重结合互联网受众的喜好和碎片化视听习惯。快速切入正题,“浓缩”美好生活在如今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用户偏好“快餐式"阅读,他们一目十行、跳跃式获得信息。如果短视频 前5秒没有进入主题,前15秒没有见到高潮的话,用户就会手一滑进入下条内容。
因此,在制作短视频报道时, 要将新闻核心信息和情绪情感进行提炼浓缩,在短短几秒内实现从传递信息到传递价值的跃升,才更符合当下读者 的阅读需求。人民日报抖音号的很多作品在标题上注入“C位出 道”“圈粉”“泪目”等网络词汇或表情包等新媒体语言, 拉近了受众距离;在视频内容中,也采取了大量受欢迎、聚 流量的“网红”背景音乐和特效。同时,人民日报抖音号还会在评论区与网友即时互动,产生了很多“热评”;对粉丝群体进行运营维护,形成具有较高忠诚度的粉丝圈层和持续有效的互动传播。主流媒体凭借网络化流行元素进行内容生产,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专业化
事实上,主流媒体拥有独特的资讯来源渠道,其提供的主流报道也是新媒体平台的吸睛焦点,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光明日报》 等央媒的新媒体官方账号自带光环,赢得用户青睐。三观正、消息来源真实权威、报道资料稀缺独家, 这些优势让UGC/PGC/MGC仰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占领阵地,就可以在碎片化传播中发声,引领舆论导向。
4.加大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5G催生了很多短视频的新玩法,AR、人脸 识别、动作捕捉等新视频技术应用,将会带给观看者全新的视觉体验。在国内抗击疫 情的关键时刻,“央视频"釆用5G技术策划了直播节目“与疫情赛跑一一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最前沿”,全面呈现了两家医院争分夺秒的建设情况,将清晰、稳定、直观、持续的视频画面传递到每一名在线观看 的网友面前。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上亿网友在线充当“云监工",峰值时超过2亿人次观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 果,也获得了 BBC等众多国际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转播转载,充分展现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
六、泛视觉化景观下网络短视频的失范表现
1.自我迷失”与“群体狂欢”
戈夫曼认为,人生无时无刻不处于表演当中,自媒体短视频表达具有更低准入门槛、更大自由度,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这种广受关注的互动展开“自我娱乐”和“群体狂欢”。
一些短视频涉及低俗的身体传播,以暴露、性感和色情作为视觉文化传播题材的不在少数,严重损害了网络空 间 的生态环境 ,为了视觉感官而近乎摧残地虐待自己,痴迷于表象,以至于将事物的内在视为鸡肋甚至视而不见,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流行病态与集体视觉文化记忆。
2.伪真实
短视频以偏生活流的记录方式呈现出的看似直观 、真实的内容,也是经过特定的策划制作出来的,通过拍摄、剪辑、镜头语言呈现出与客观现实存在差异的世界。在疫情早期,一则遗体停放在医院地上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中迅速传播,扰乱了人们对于疫情真实情况的认知。后经证实,该视频为虚假信息。短视频展示出的内容让人们误以为是真相,谣言或流言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传播范围、影响力更大,会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
3.短视频涵化特定人群心智,进而影响态度和行为
对于文化程度偏低、偏远地区、低幼龄儿童等等特定人群来说,短视频的视觉化内容呈现在一定程度中影响他们的认知,甚至进一步作出行为反应。涵化理论,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早期的涵化理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大众 媒介对于受众认知的长期影响。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态度接近电视媒介所建构的图景。在短视频平台中,“MC 天佑”展示吸毒感受,“少女妈妈”、山东女孩模仿 “办公室小野”制作爆米花致死,“凡尔赛”炫富等 现象对于特定敏感人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研入门:
24真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