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综合分析丨社会现象丨态度观点丨
2024-10-27 13:46

  小伙伴们,大家好。众所周知,在公务员面试环节中,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说是所占权重非常大的能力。而综合分析题又分成两大类:一是社会现象类;二是态度观点类。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综合分析题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

  一什么是社会现象类题目?

  社会现象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现象类题目更加强调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社会现象类题目涉及内容较多,覆盖范围较广,有些还会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从地方政策、法规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从民间热点到时政热点,从社会民生到生态建设,都可以成为社会现象类题目的命题点。社会现象类题目题干的主要信息为“具体事件、某类现象、具体行为”,设问方式有“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

  二社会现象类题目答题思路是什么?

  对于社会现象类题目的作答,首先可以简明扼要地亮明自己的想法,即开头表态;其次可以对题干中的现象本身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不仅有影响、原因,还有针对现象提出的解决对策;最后分析完毕,可以进行简短收尾总结。当然,解析思路不局限于此,考生只要答题逻辑清晰、内容饱满、契合题意即可。

  三例题分析

  有人说,经济是城市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也有人说文化、环境卫生也特别重要,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01【表态】

  衡量城市好不好的标准有很多,因为想要一个城市更好的发展,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是要全方位发展的。经济,文化,环境卫生等这些标准对于城市发展来说都是重要的存在。

  02【多角度分析】

  经济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如果城市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就无法建设和保障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比如,经济发展水平高了,城市的GDP就高,进而人均GDP就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也就高。就像我自己,现在我可以随意买以前想买却不敢买的商品,自己的生活质量较以前有了质的改变。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创新源泉。优秀的城市文化有助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也会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优越感。比如,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人民更了解这个城市,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施政要求。好的环境,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对城市的认同感。

  对于城市好不好的评判,其实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的方面。如:政府的领导,人才及人民。政府的领导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人才的储备及引进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民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主体,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03【进一步的工作】

  激发群众活力。团结群众,培育群众参与事务的积极性,上下一心,才能真正让政策发挥效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社会。

  政府要建立更科学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建立更科学的体制机制,才能真正赢得群众支持,才能让城市更好的运行。

  评价城市标准可以更加多样化。可以把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公共安全等都纳入其中。这样城市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会更完善,更科学。

  四方法总结

  第一,对于支持的社会现象,可以分析其积极意义,再提出好上加好的对策。

  第二,这类题无论是分析意义、危害、原因最后一定要有对策。

  第三,如何好上加好,对于一项好政策,可以具体落实、宣传推广、完善丰富。

  观点分析题是综合分析题型中的第三大考点。这类题型的常见问法是:XXX说:……,你怎么看/你这么理解?此类型题要求大家背记典型人物和典型精神,在回答中也要适当加入自己的生活和故事,让整篇回答既有高度、深度,又有身边小事,虚实结合。此类题型与综合分析的回答思路一以贯之,主要框架仍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审清题干】

  1. 审清题意:包括主题、观点数(单一观点还是双观点;是拆开来分析,还是合并分析合适)。

  2. 观点分析的观点数是答题门槛,决定我们的答题框架。

  3. 主题决定答题内容。找主题技巧:主题=关键词+逻辑关系,即审“主题”主要是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汇,并把握这些关键词汇之间的关系。

  【作答思路】

  1. 一个观点答题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

  亮明观点

  【直接表述你的态度/通过解释(意义、危害)表达态度】

  为什么:

  基本解释 举例(积累事例 结合自身)

  怎么做:

  多角度呈现对策(分主体、分内容回答 结合自身讲做法)

  2. 两个及以上观点答题框架:亮明观点 分别分析 具体落实

  亮明观点:亮明观点

  【直接表述你的态度 通过解释(意义、危害)表达态】

  分别分析:观点1:解释+举例

                    观点2:解释+举例

  ......

  具体落实:多角度呈现对策(分主体、分内容回答 结合自身讲做法)

  社会现象类题目

   ? 什么是社会现象题目 ? 

  社会现象类题目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题目涉及内容较多,覆盖范围较广,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够直接测查考生平时是否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比如,谈谈对大学生校园借贷的看法、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对手机依赖症的看法等。

   ? 社会现象题如何解?? 

  一般而言,社会现象题的解题思路共分为四部分,提观点、重分析、抓落实、做结尾。

  第一步,提观点。即在作答开始时针对题干中的社会现象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态度和立场。一般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式、引用式、联想式、背景式。

  第二步,重分析。对于题干中的现象可以从影响、原因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分析效率,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让自己快速思考。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主体分析法、行为分析法等。

  ?? 主体分析法 

  是指找到与题干现象相关的一些主体,从每个主体的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你想要的影响或者原因。

  ?? 行为分析法 

  即从题干行为本身的特点进行切入,分析行为性质。具体可以从行为的目的、具体做法、结果三个角度去分析该行为。它不像主体分析方法普适性那么强,但是非常适合一些特定题目。比如题干中给出了某个地方政府出台的一项政策、某部门某高校的一个规定、某个人某个企业的一个具体做法,而且通常这些行为或做法都会有一定争议,此时就适合用行为分析法来展开分析。

  抓落实。结合前面所分析出来的问题以及积极意义,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让消极社会现象能够有所扼制,对于积极意义的做法更好的弘扬。在作答时,可以借鉴分析部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让答题更加充实。

  做结尾。即在做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后,用一两句话自然收尾,结束自己的答题内容。常用的结尾方式包括概括式、展望式、升华式。

  态度观点类题目

   ? 什么是态度观点题目 ? 

  在面试中,有时候给出一段较为比较抽象的观点、概念、道理、故事等信息,需要考生阐述对于这段话或者寓言故事的理解,所考察的范围包括例如领导人讲话、专家学者或网友观点、寓言故事、哲学原理等等。

   ? 态度观点题目的解题思路 ? 

  一般而言,态度观点的解题思路同样分为四部分,提观点、重分析、抓落实、做结尾,但是在答题的具体细节上与社会现象类题目有明显差异。

  第一步,提观点。态度观点类题目有些是直接给出了观点,有些是给出了寓言故事需要考生进行概括,考生需要结合具体题目类型进行作答,共同之处在于都需要在答题最开始需要明确表示自身的观点态度。

  第二步,重分析。在开头部分考生已经明确表明了自身观点,接下来考生就需要对于所持观点进行详细分析。

  相比于社会现象类题目有具体现象可以进行直接分析,态度观点类题目往往没有给出具体主题,所以我们可以自行按照微观、中观、宏观的层次来思考,从微观来说——可以分析对于个体的主要意义;中观来说——可以分析对于企业等集体的意义;宏观来说——可以分析对于国家社会民族的意义。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来分析。

  第三步,抓落实。在充分论证自身所持观点后,考生还需要结合观点谈谈在今后工作中如何来落实好题干中自己的观点,毕竟“懂道理”不如“践行之”。这个部分也是向考官展示自身如何在未来做好实际工作的窗口。而具体展开同样可以采用“主体法”,也就是观点涉及的主体出发,谈如何落实。

  第四步,做结尾。就是通过一两句话结束整个答题内容,对于前面内容进行总结回扣主题,常见的结尾方式有概括式与展望式。

  

  

  

  

  

  

  

  

  

  

  

  

  

  

  

  

  

  

  重要性分析的多角度

  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

  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 原典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 释义

  上文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彰显了一个人的远大志向,以及为理想不断求索的进取精神。趋:归向。届:到。意思是,人若志存高远,则无不可实现之目标,纵然山海尽头,亦不能阻止其追求理想的步伐;则无攻不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无法抵御他的坚定信念。

  立志,是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即一个人确定一个长远目标,循序渐进,不懈进取奋斗,进而向自身目标不断靠拢的过程。亦即《左传》所言:“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成祖朱棣也说:“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成事者。”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格言联璧》“处事”类中还有“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有志者事竟成,只有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才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 解读

  精神意志有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如果志向坚定,就能为了志向而不断奋斗、为了志向而顽强拼搏,越是艰难困苦,越会愈挫愈勇。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当前,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常常问一问自己,人生在世,是汲汲于名利地位,还是把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的重大分野,是每个人,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自古至今,为官者的价值都承载于奉公为民上,在领导干部的价值排序中,为人民服务应该始终排在物质利益前面,干事创业应该始终排在无所作为前面。也只有解决了“立志”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价值。

  思考:请解释这句话的涵义,并结合实际论述其重要性。

  (一)阐释精神内涵

  “理想”与“志”同义,是指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信念”是人们对

  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是把一种未来

  的社会蓝图视为最高价值,高度地信服和敬仰,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它是对于一定社会理想的自觉认同和执著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二)引用名言警句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

  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三)结合社会实际

  1.总结过往的经验、成绩

  在战争年代,正是爱国的信念和革命理想的指引,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时期,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

  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

  2.剖析现存问题

  (1)青年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对自己的人生

  没有规划,对未来没有希望,浑浑噩噩,浪费光阴。

  (2)党员干部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上变质:对共产党主义信仰

  产生动摇,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经济上贪婪: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贪

  污腐败的问题;生活上腐化: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进取精神,容易被利益诱惑,贪图个人享乐;道德上堕落:出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懒政怠政不作为等问题。

  3.阐述对未来的影响

  (1)理想信念可以为人生指明奋斗目标。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人生

  奋斗的方向和理由,如果没有理想信念,人生就会浑浑噩噩,迷茫无知。

  (2)理想信念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在奋斗的过程中会遇见很多困

  难,没有理想信念就会轻易被困难击倒、消沉。而如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做

  铠甲,就能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斗志去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3)理想信念是实践的动力源泉。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理想信念的时候,

  我们就会拥有为实现它而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就会坚定不移地朝着信念

  目标前进。

  

  常考价值观知识补充

  一、正确认识自我

  1.何为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指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着客观的评估,知道自己能做

  好什么、不能做好什么。

  2.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1)有利于自我认同。“自知方自爱”,如果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

  自己,会更容易自我接纳,从而变得更为自信、坚定。

  (2)有利于明确前进的方向。全面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扬

  长补短,使自己对未来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规划。

  (3)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的前提。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明晰择友标准及处世原则。

  3.缺乏正确自我认知的表现

  (1)自卑。自我认可度过低,产生自我否定、自我对抗和自我怀疑,

  做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自负。自我评价值过高,高估自己、盲目乐观、自以为是。

  4.如何做到正确认识自我

  (1)自我反思,是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及时自省,既要看到自己的

  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2)接纳自己,是正确认识自我的保障。需要认识到“人无完人”,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客观全面认识地自己,全方位地接纳自己。

  (3)以人为镜,是正确认识自我的有效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

  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取长补短。

  二、实干

  1.何为实干

  实干,就是一种在做事情时实实在在、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2.实干的表现

  (1)实干就会“想为”。干事创业中会坚定理想信念,牢守使命担当,

  自觉干事、主动做事,会以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状态推进奋斗目标的实现。

  (2)实干就会“敢为”。干事创业中会敢于担当作为,脚踏实地,心

  无旁骛,不躲事避事、不怕事推事、不拈轻怕重、敷衍塞责。

  (3)实干就会“善为”。干事创业中会善用技巧、灵活创新,善于总

  结工作经验,能够着眼于全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实干的重要性

  (1)实干是梦想之翼。个人成就梦想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求真务实,

  砥砺前行;国家实现梦想需要全国人民拼搏奋斗,敢于担当。

  (2)实干是幸福之基。个人要幸福需要在实干中积累经验,实现价值,

  赢得财富精神双丰收,才能享受幸福;人民要幸福需要党员干部在实干中真

  抓实干,勤劳务实,才能有获得感、幸福感。

  (3)实干是成长之径。干部在实干中深入基层,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

  服务群众,真抓实干,才能提高本领,在风雨中见真章;国家在实干中经历

  风雨,在改革发展中摸索前进才能夯实基础,稳步发展。

  4.如何实干

  (1)不空谈。要有实干实践的精神,做到不搞虚的、不弄假的,做到

  吃透上级精神、摸清下边情况、找准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办法,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效。

  (2)不敷衍。工作要认真安排、认真推进、认真考核、认真兑现,一

  丝不苟,有始有终。要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承

  诺”就成了“忽悠”。

  (3)不蛮干。要有谦虚谨慎,尊重专业的精神,不跟风,不蛮干,更

  不能想当然,要有专业眼光、专业素养,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解决好面对

  新形势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

  三、懂得取舍

  1.何为懂得取舍

  取是本领,舍是智谋,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取舍是生活里的哲学,

  是处世的艺术,更是为人的智慧。

  懂得取舍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讲舍得、做奉献;就是在人生面临重大选择

  之时,可以把握取与舍的尺度,拥有能在得失之间做出正确选择的思想指引。

  2.懂得取舍的重要性

  (1)只有懂得取舍,才不会挂怀于得失,不会为执着于结果。

  (2)只有懂得取舍,在诸多牵绊中,才能慢慢学会去释然。

  (3)只有懂得取舍,才能减轻身上的负担,这才是真正的坚强与洒脱。

  (4)只有懂得取舍,才能肩负使命与责任,舍小家为大家,真正服务

  于民。

  3.不懂取舍的表现

  (1)不愿吃亏,致心态失衡,计较付出与回报。

  (2)患得患失,被选择羁绊,缺少实质性突破。

  (3)贪多求全,却一无所获,竹篮打水一场空。

  4.如何做到懂得取舍

  (1)价值观明确,学会放弃。明确自身真正需求,在自身真实想法指

  引下对事物进行筛选,选出最适合、最需要的。

  (2)控制欲望,学会知足常乐。该舍就要舍,去争取最想要或者最该

  要的,活在当下。

  (3)行事果断。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在选择到来时能够迅速下决断。

  四、创新意识

  1.何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识;就是有胆有识、敢闯难关、

  敢冒风险的意识;就是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

  创新的精神策划未来。

  创新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创新创造就是在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实现

  新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

  2.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1)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

  (3)有了创新意识,才能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运用新思路

  去思考问题,不断创新。

  (4)有了创新意识,才能自觉地把政策和上级指示与本地区本部门具

  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创新。

  3.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

  (1)观念守旧,因循守旧,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方法单一,缺少针对性。

  (3)不懂思考,不够灵活,容易一刀切。

  4.如何创新创造

  (1)创新就要不断更新理论体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多学科的知识,

  使新鲜的养料得以不断支持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就要不断优化思维方式。在处理同一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

  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3)创新就要始终尊重客观实际。要清醒认识发展中遭遇的新挑战、

  行动中遇到的新问题,不囿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作出符合实

  际情况的决策。

  五、善于自省

  1.何为自省

  自省,即自我反省。指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来审视自

  己言行的过程。

  2.善于自省的重要性

  (1)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及时止损。

  (2)有助于总结经验,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犯。

  (3)有助于补齐短板,完善自我,实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

  后能自强”的目的。

  3.缺乏自省的表现

  (1)遇事采取逃避态度,不敢直面问题。

  (2)归因错误,出现问题习惯找客观理由,而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4.如何做到善于自省

  (1)及时总结,问题要清单化。每做完一项工作,都要及时复盘,总

  结经验教训,罗列问题清单。

  (2)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一方面,要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学习;

  另一方面,遇到“负面典型”,也要引以为戒。

  六、乐观心态

  1.何为乐观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性格因素。乐观就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

  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也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2.乐观的重要性

  (1)乐观能促进身体健康。乐观的人对待生活持积极态度,不容易被

  消沉、抑郁的情绪甚至疾病击垮。

  (2)乐观能为人排遣痛苦。乐观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挫败一切

  痛苦与烦恼,给人生活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3)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事业成功。乐观者全

  身充满活力,容易与社会合拍,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

  3.悲观情绪的表现

  (1)愤世嫉俗,缺乏亲和力,常与人“唱反调”。

  (2)怀疑一切,缺乏自信,常优柔寡断,自卑懦弱。

  (3)恐惧失败,缺乏勇气,遇到挫折一蹶不振。

  (4)缺乏动力,生活浑浑噩噩,目标不明,逃避责任。

  4.如何保持乐观

  (1)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做事以科学合理的标准

  来衡量自己,不盲目攀比。

  (2)在践行中处处体现。为人处世中学会微笑面对一切;遇到他人的

  帮助要真心感激;遇到挫折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释然,懂得从中吸取教训。

  (3)经常与乐观者为伍。尽可能远离喜欢抱怨的人,选择具有积极氛

  围的环境,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从他人身上汲取正能量。

  七、懂得感恩

  1.何为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有感恩之心的人,懂得对他

  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能够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敢于在关键时刻牺牲自我。

  2.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1)学会感恩,精神才会富足,才能懂得知足。

  (2)拥有感恩,才会明辨是非,发现真善美。

  (3)表达感恩,可以温暖他人、影响他人。

  3.不懂得感恩的表现

  (1)斤斤计较、在意得失,付出的少,索求的多。

  (2)认为他人的帮助理所当然,“人心不足蛇吞象”,甚至贪恋更多。

  (3)“恩将仇报”,虚情假意对待帮助过自己的人,甚至落井下石。

  4.如何做到感恩

  (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激他人的帮助,将恩情铭记于心,带着

  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别人。

  (2)施恩不图报,受恩不忘报。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贪图帮助对象的

  感谢。

  (3)把握分寸,适度而为。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感恩,都要讲度,留有

  余地,否则就是给别人增加负担。

  八、格局与细节

  1.整体认识

  两者看似矛盾,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小细节中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格

  局,格局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做人做事的细节。

  2.辩证关系

  (1)格局是前提。格局决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拥

  有大的格局,能够让我们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保

  证大方向的准确无误。

  (2)细节是保障。注重细节,对每一项工作都潜心钻研、精益求精,

  可以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也能走得更长远。

  3.践行措施

  (1)树立正确的大局观。正确认识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把大局

  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

  重点的关系。

  (2)发扬工匠精神,细致入微。制定明确的目标;提高做事的标准,

  把高线当标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严谨认真成为常态。

  九、敬业与乐业

  1.整体认识

  敬业是指将全部精力放到工作中,心无旁骛;乐业是把工作当做乐趣,

  并从工作中发现乐趣。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在工作中,不仅要发挥爱

  岗敬业的精神,还要对工作永葆激情。

  2.辩证关系

  (1)敬业"是“乐业”的基石。我们只有用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不断付出时,才会增加获得感、激发出对岗位的热爱。

  (2)"乐业"是"敬业"的升华。只有持续发现工作的乐趣时,才会进一

  步激发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减少职业倦怠,做到更好的敬业。

  3.践行措施

  (1)强化担当意识。明确自己的担当与使命,为敬业与乐业打下根基,

  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要务,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

  (2)夯实业务基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要不断发现问题,学习

  请教,总结经验与方法,提升沟通技巧和工作能力。

  (3)挖掘职业乐趣。要发现工作乐趣、敢于迎接挑战,增加职业新鲜

  感。

  十、知足常乐与永不满足

  1.整体认识

  知足常乐是淡定从容的一种态度,永不满足是不断追求卓越的一种精

  神。知足”不等于“满足”,既要有“知足常乐”的淡定与从容,又要有“永

  不满足”的奋斗与拼搏。

  2.辩证关系

  知足常乐和永不满足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的心态,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并存。

  (1)“知足”重点体现在“知”字上,是对自己、环境、条件的正确

  认知,由此在心理上获得“常乐”的感觉;现代社会,压力较大,只有准确

  定位自己,客观看待外部环境,才能收获平和的心态。

  (2)“永不满足”是一种斗争拼搏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可以激发人的

  潜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永不满足”还意味着不能安于现状,

  否则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可能会被淘汰。

  3.践行措施

  (1)保持乐观淡然的心态。一要懂得感恩,珍惜已有的;二要学会控

  制欲望,不执着于已失去和未得到的;三要做到不盲目攀比,不斤斤计较。

  (2)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一要谦虚低调,不为昨天的成绩沾沾自喜;

  二要志存高远,不安于现状,敢于改变和突破。

  

  模拟题目

  近日,有几个普通人的事迹在网络上火起来了,比如外卖小哥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快递小哥苦练书法获得书法协会认可,校园保安发表百余篇诗歌。对此,你怎么看?

  题目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几位平凡人的非凡事迹,问对此怎么看,显然是一个积极的社会现象类的题目。

  第一步,对于积极的社会现象,我们要直接表明我们的态度。好还是不好?这个现象当然是好的。好在哪?几位社会基层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并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诗词、书法、诗歌对应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值得点赞。

  第二步,我们可以进一步展开分析,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及原因。我们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这么几个角度去分析意义。

  对于几位小哥而言,学习诗歌、诗词、书法能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

  对于社会而言,几位小哥为全社会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激励更多的普通人、社会基层向他们学习,通过努力奋斗也能取得成功。

  对于国家而言,他们的行为很好的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原因也可以从个人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去分析。几位小哥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方面是他们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换来的;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的背景,即互联网的普及,让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还有社会的土壤,即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共鸣。

  第三步,分析完原因和影响后,我们还要谈一谈从这则社会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和建议。启示也可以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几个纬度展开回答。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应该向几位小哥学习,学习他们的持续奋斗精神,在自己的行业、岗位努力拼搏、持续积累。

  对于社会而言,应该大力宣传弘扬几位小哥的不平凡的事迹,号召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向他们学习。

  对于国家而言,也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让更多民众喜爱。

  参考答案

  我现在开始谈谈对此题的看法。几位小哥取得如此成绩确实挺让人惊奇的,这背后反映的是普通民众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且还大力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非常值得点赞的。

  几位小哥的成功,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即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事迹才能得以广泛地传播。

  而且,当下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共鸣,也提供了这种社会土壤,让人们对几位小哥的事迹津津乐道。

  这么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一,他们去学诗词、诗歌等,能够切实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

  第二,几位普通人通过努力获得较大成功,给全社会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学习的奋斗精神。

  第三,他们的行为也给全社会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所以,我觉得,第一,作为个人来说,应该向几位小哥去学习,学习他们的持续奋斗精神,在自己的行业、岗位上努力拼搏、持续积累。

  第二,对于社会而言,应该大力宣传弘扬几位小哥的不平凡的事迹,号召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向他们学习。

  第三,对于国家而言,也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并加以传播,让更多民众喜爱。以上就是我对此题的整体看法。

  总结

  综合分析要回答的出彩,第一个原则是要遵循基本的分析与作答思路,即先谈整体看法,再深入分析原因和影响等,最后谈启示与建议。

  第二个原则,是采取个性化的语言,不能空洞无物,不能千篇一律。比如说,在答题最开始表态时,我们可以先谈谈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几位小哥的事迹挺让人惊奇的。这样既让考官觉得真实,也能体现考生个性化的思考。

  寓言故事类例题1:爱因斯坦在50年代曾收到母国以色列当局一封信,信中诚邀他去当以色列总统。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若能当上犹太国的总统,在一般人看来,自是荣幸至极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请你谈一下对此事的看法。

  【解读】(1)在一般人看来,能够成为一国之“君”,君临天下,可谓荣耀之极。但在面对总统提请的时候,爱因斯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方面他认为自己不擅长处理行政事务和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在他看来“政治是当前的,而方程却是永恒的”。(2)智者“统治”自己,要根据实际,正确地定位自己。爱因斯坦了解自己的特长,同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果断地拒绝当总统成就了他的科学梦想,同时也给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真正的智者应该首先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时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因为一时的变化或外界的诱惑而迷失了自我。(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目前社会上个别地方存在一些“明星当教授”“教授不搞科研,外出赚钱”等现象。为了一时的名利,忽略了本身的职责。从他们自身来说,缺少正确的定位,不利于个人特长的发挥和长远发展,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4)我们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立足本职岗位多做贡献,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为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要坚决地拒绝,始终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此外,国家或单位在用人的时候也应该综合考虑,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杂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晚年的礼物”。你怎么看这则寓言?

  【解读】对于寓言哲理故事类试题,平时要多积累,广泛涉猎知识。首先要把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或哲理指出来,对人有什么启示,要保证观点的正确性,当然其实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立意准确、不牵强附会则可;然后重点分析一下这个故事所蕴含哲理对你的启示。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的事情或别人的经历来谈,通过举例子可以充实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概括一下即可。

  02

  原理效应类

  例题1:对于“蜕皮效应”,你怎么看?

  【解读】(解释含义)蜕皮效应指的是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在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一个人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画地自限限。只有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一个人才会超越自己,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引申说理)其实,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勇敢地坚持,总会有可能成功。中国史学家司马迁在忍受宫刑的巨大痛苦之下,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项羽在困难面前,破釜沉舟,创造一段佳话;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用3000越甲打败吴王。爱迪生在经历千余次的失败之后,矢志不移,艰苦奋斗,最终找到了钨丝这种经济实惠耐用的电灯灯丝材料。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爱迪生不但促成了自己的蜕变,牢牢树立了自己在世人心目中伟大的发明家地位,而且促成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大变迁。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项发明,人类才真正进入了电气时代。(联系角色)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放弃,有一句话非常好,“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所以在未来的道路中,我们应该学习“蜕皮效应”的精神,坚持到底,突破自己,完成生命中的蜕变。

  【拓展】爱迪生研究电灯时,工作难度出乎意料得大,1600种材料被他制作成各种形状,用做灯丝,效果都不理想,要么寿命太短,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太脆弱,工人难以把它装进灯泡。全世界都在等待他的成果。半年后人们失去耐心了,纽约《先驱报》说:“爱迪生的失败现在已经完全证实,这个感情冲动的家伙从去年秋天就开始电灯研究,他以为这是一个完全新颖的问题,他自信已经获得别人没有想到的用电发光的办法。可是,纽约的著名电学家们都相信,爱迪生的路走错了。”爱迪生不为所动,继续着自己的实验。英国皇家邮政部的电机师普利斯在公开演讲中质疑爱迪生,他认为把电流分到千家万户、还用电表来计量,是一种幻想。爱迪生继续摸索。人们还在用煤气灯照明,煤气公司竭力说服人们:爱迪生是个吹牛不上税的大骗子。就连很多正统的科学家都认为他在想入非非,有人说:“不管爱迪生有多少电灯,只要有一只寿命超过20分钟,我情愿付100美元,有多少买多少。”有人说:“这样的灯,即使弄出来,我们也点不起。”他毫不动摇。在进行这项研究一年之后,他终于造出了能够持续照明45小时的电灯,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

  请谈谈你对“木桶原理”的理解。 

  【解读】1.解释:2.深意:3.启示:

  03

  名言警句类例题1:辛弃疾说:“谋贵众,断贵独”,是说领导者要能凝聚其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在做决定时也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你的看法是什么?

  【解读】(解释含义)对于辛弃疾的这句话,我深表赞同。作为领导者,是凝结团体力量的核心所在,而凝结力量的过程,就是通过谋和断来体现,在谋的时候要虚心听取更多人的意见,但是,听取意见的基础则必须是自己对于问题有着独立的思考,这才是一个领导者气度和魄力的体现。(引申说理)有名的官渡战役,其胜败就是由双方领导者在谋和断方面的能力决定的。在战役之初,袁绍兵多将广,占据绝对优势,但袁绍本人却好谋无断,面临大事迁延不决,纵然手下有着审配、许攸等杰出谋士,却往往错失良机;相反曹操兵少粮也少,但他本人擅长谋略,还能博采众长,听取郭嘉、荀彧的意见坚定胜利的决心,又能及时听取许攸的建议烧掉袁绍的粮草,最终能够赢得这场著名的战役,一举平定北方。(联系角色)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只是要会听取意见,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光会听别人的意见,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会觉得下属的哪种意见都好,却最终不能做出判断;而若是只有自己的思考,却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一意孤行。而要做到既听取众人的意见,又能够有着独立的判断,那么就需要提高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自身的基础能力,即自己的做事能力、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二是自身的领导水平,包括树立虚心的心态、鼓励下属发言的能力等。这样,就能够保证在听取足够丰富的意见之后,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孔子曰:“有教无类”,在我们现代人才教育中可不可以借鉴?你怎么看待? 

  【解读】1.(解释含义)2.(引申说理)3.(提出建议)4.(总结升华)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工作者你应该怎么做?

  【题目类别】综合分析之观点

  【参考解析】

  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指的是,面对上级政府的各种政策,最后都得经过基层干部来传达、落实到每一个村民,上面的千条线,都得来靠基层干部这一根针来进行组织和传达。

  这就强调,作为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要做好基层工作确保农村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得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如今群众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参政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农民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基层干部仍以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型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基层干部要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服务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靠发号施令、下发文件、颐指气使或在工作上“卡、压、逼”等方式已难以令群众接受信服,干群党群关系更恶化,甚至引发群众的抵触抗拒,导致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因此,基层干部要改变工作作风和方式,对群众要以教育为主、引导为主、服务为主,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简单粗暴以权压人行政命令型的工作方式,让群众在政府的真情感动下潜移默化转变观念提升思想境界,群众才会自觉主动配合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基层干部更要贯彻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工作方针,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积极化解农村矛盾。才能更好的最好串引各种政策的那根针。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虽位轻,但是责重。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综合分析丨社会现象丨态度观点丨】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2388.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