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王燕:从一片叶子到一杯好茶,需要的何止是一“技”之长!
2024-10-23 04:02

匠心筑梦

是择一业终一生的意志!

是逐浪拼搏、攻坚克难的决心,

是偏毫厘不敢安、追求卓越的使命……

由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

《云岭工匠》第七季

正在播出,

欢迎收看!



一片匠心制好茶——王燕



三月开春,高级制茶工程师王燕和同事前往各个茶园基地,指导农户加工晒青毛茶。

中茶茶叶有限公司是生产和经销中国普洱茶的重要企业,开创了普洱熟茶等多种茶叶加工技术,掌握着全国先进的制茶工艺。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三大茶叶生产区52个茶园基地为中茶供应原料。



生长十天以上的鲜叶,茶多酚、氨基酸等多种物质累积恰好,有利于后期普洱茶的转化和存放。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要采成熟度稍微高一点的鲜叶,(制作)普洱茶和绿茶的区别就在于此。”



鲜叶采摘后,阴干四到六小时,开始杀青。杀青是制茶的一种工艺,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蒸发水分,促进茶叶香气的形成。

传统杀青用手工炒制,时间长达25到35分钟,炒制人必须及时调整柴火数量,确保锅炉温度控制在250到300度之间。时间、温度、手法都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采用机器杀青后,虽然生产工艺更加标准,机器参数设置却成了难题。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 我觉得按道理茶叶出来应该是很好喝的,为什么闷闷的呢?要出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它的转速调快,让这个茶叶快速转动起来,然后它的香气才能扬出来。”

从茶味不足中研判制茶是否规范,只有像王燕一样经验丰富的制茶师才能做到。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68度、72度,升起来了,77度了,这锅应该炒得好了。”



原料少时手工揉捻,多时机器揉捻,王燕同时掌握着两种制茶方式。外力破坏叶片组织,使茶汁充分外溢并塑形。将揉捻叶均匀薄摊1到2cm,日光干燥5到6小时,人为控制茶叶水分降到10%以内,晒青毛茶就完成了。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它的外形很好看、内质也非常好,这点对于茶农来说十分重要, 这就直接影响了它的经济价值。”

在茶山的日子,王燕与农户交流心得、不断实验和改进,提升晒青毛茶品质,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2010年,王燕硕士毕业,进入中茶公司当茶饼质检员。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有的人压的饼不圆不正,我就把他的一片一片的饼给他捡出来。”

王燕坚信必须把好每一道关,才能做出高品质茶叶。每天面对上百片茶饼丝毫不马虎,直径达标、厚薄均匀、没有杂质,才是合格的茶饼。2011年,王燕被调入勐海县勐海镇,负责企业普洱熟茶发酵工作。



一个茶堆发酵需要60天左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王燕需要每天检测温度、湿度,并及时翻堆和补水,体力损耗巨大。

翻堆结束,王燕还要取样回实验室做检测,记录保存结果。作为为数不多参与普洱熟茶发酵的女员工,王燕全年无休,滚动式发酵11个茶堆共计204吨茶叶,把原本需要600多天的发酵时间缩短到一年。在这一年里,王燕熟练掌握了普洱茶发酵核心工艺,但她没有就此止步。王燕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制茶师,还要熟稔原料的年份、产区、树龄等六个维度。中茶公司制茶原料接近万吨,其中生茶、熟茶总共七百多批次,产地囊括云南上百个小产区,熟悉这些原料的特性成为摆在王燕面前的巨大挑战。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会主席 官云平:“只能是师傅手把手地教,然后自己慢慢去悟,是很难有一个技术指标支撑的。”

茶叶中含有700多类物质,组分之间差异非常微小,依靠现代检测手段也难以完全分辨,要掌握众多原料的特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喝”。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你要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去喝茶,然后一定要动笔来写,最高的时候一天可以喝到100多个样 ,然后平时可能一天也有三五个样,从我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是这样坚持过来的。”

茶汤在口腔里停留三到四秒,用舌尖感受甜味、舌头两侧感受酸味、舌头中间感受鲜爽味,最后用舌后根感受苦味。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当你一接触到茶的时候,它就是条件性的反射,让你就知道这个是哪个产区的?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和报出来的价格相不相吻合?其实就在你大脑里面形成了一个模板。”



2012年,王燕开始从事普洱茶最核心的技术——拼配。拼配就是将两种以上形质不一的茶叶按比例组合在一起,创造新的口味,并使茶叶的色香味形达到标准。中茶普洱拼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如今,拼配需要更加多元化:高端茶要拼出韵味,中端茶要拼出风格,大众茶侧重性价比。针对不同的拼配需求,需要制茶师具备扎实的茶艺知识和丰富的制茶经验。一开始,王燕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多的一次修改了17次配方。一年后,她终于可以独立拼配产品了。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今天我们要拼配这款产品,它的产品特点是茶质厚重带陈香, 然后我们选取的料来自普洱茶临沧、布朗山、易武三大核心产区。”

王燕根据脑海中的模板,从三百多批次晒青毛茶中选出八个拼配原料,进行分别评审。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 摊放或者杀青的环节没有处理好,拼配在产品当中,它很容易透出生青味。让整个茶汤布满我们的口腔,这样才能品尝到茶叶整个的滋味。”

观察完茶叶的叶底,详细记录每个原料特点,悉心挑选拼配原料后,王燕开始了创作。

像是不同颜色能够表达不同情绪,或多或少的笔触能够引起不同的视觉效果一样,在王燕眼中,这些看似相同的茶叶其实各自分工明确。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部技术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王燕:“我们拼配的目的是高低平衡、扬长避短。我们取这易武茶的蜜香,取临沧茶的茶质厚重,取布朗山茶的协调性,降低涩味,最后使我们的产品达到平衡性。”

从2012年至今,王燕参与拼配和研发产品150多款,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的产品3款,通过拼配总共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接近三个亿。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会主席 官云平:“以工匠精神来带动了整个我们团队的成长和发展 ,这个价值我觉得是更高的,也是对企业来说更有意义的。”

近年来,王燕不断精进业务,参与研发小罐发酵、5G智慧发酵等新型发酵技术,多次获得国家级茶叶加工技能竞赛奖项;参与重大科技项目《云南功能性航天茶饮研发与示范》,通过引进航天食品技术及航天检测标准,建设航天级茶产品生产线,研发系列航天食品,为云南茶业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茶品如人品,

认真做好茶!

——王燕

总编导:杨 燕

编导:徐子媛

摄像 :赵文翰

配音:胡世欣

主编:李 锋

视觉统筹:杨 牧

后期制作:范顺喜 熊震荣 刘 娜 杨 睿

视觉包装:念明党 陶 磊

新媒体统筹:胡 华

新媒体编辑:尹双喜

节目监制:黄洁龙 周雪萍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王燕:从一片叶子到一杯好茶,需要的何止是一“技”之长!】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1769.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