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关税回潮与经贸秩序重构:全球贸易正驶向何方?
2025-08-11 12:56

(本文作者徐铭梽,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博雅青年学者)

曾几何时,自由贸易还是全球经济的主旋律。各国像拼图一样被嵌入世界产业链,商品与资本在国界间自由流动,效率与规模成为企业最看重的目标。但这一图景,正悄然发生变化。进入2024年,美国重新大规模动用关税工具,将其从经济工具转化为政治筹码,全球贸易秩序也随之发生结构性转折。截至今年6月,美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已升至10.6%,不仅远高于过去二十年的稳定区间,还计划在年内进一步升高至15%甚至更高。在表面“公平贸易”的叙述之下,这一波关税上调,其实是一种新的“分类游戏”——通过调高关税来区分“谁是朋友、谁是对手”;再通过签署一对一的协议,推动贸易关系向阵营化方向演变。

一、美国之于关税不只是经济工具,更像一种“忠诚度测试”

过去的关税争端大多围绕特定行业、产品或违规行为展开,比如钢铁倾销、知识产权保护。而这次美国采取的是一种更“全景式”的做法:不仅扩大关税适用范围,还将税率直接提高到历史高位。例如,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达到30%,对钢铝等产品征收高达50%的惩罚性税率,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对来自加拿大的能源资源征收10%关税。

表面看似是“为了本国制造业”,但如果我们把全球贸易想象成一张巨大的拼图,这种做法实则是在强行重新切割图形。美方通过与各国签订“豁免协议”来选择性降低关税,但条件往往是对方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承诺投资,甚至在技术标准上作出让步。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盟友纷纷“战术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换取关键产业的市场准入。

而一些新兴经济体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印尼、越南同意接受更高的平均关税,换取美国产品在本国市场的零关税待遇;菲律宾将安全合作与经贸协定打包处理,以军事合作作为通行证。说明今天的关税谈判,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价格谈判,更像是一次次关于“立场”和“方向”的声明。这些由关税引发的“选边站”结果,正在深刻改变全球贸易原本以效率为核心的合作逻辑,推动贸易格局走向结构性碎片化。

二、全球化不再“平滑”,正在变成“拼接的地毯”

过去二十年,全球化就像是一条铺开的高速公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宽。不同国家以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协作,形成了一张张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网络。但如今,在关税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夹击下,这条公路开始出现裂缝,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修建“支路”,甚至退回自己的“村道”。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碎片化”趋势:多边协定的作用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对一的双边协议;产业链不再追求全球最优配置,而是更多地考虑“可控”“安全”和“同阵营”;商品成本上升,运输和管理复杂化,跨国制造的协同效应也在削弱。

一些制造业新兴国家,像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眼下可能看起来是“转单”受益者——工厂搬过去了,订单也过去了。但这种短期“红利”是否能够持续,仍取决于它们能否建立起稳定、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制度信任。如果拼图只有一角精致,其他地方松松垮垮,最终也难以长久。与此同时,老牌工业国也开始重新审视“本地制造”的代价与效率。看起来像是一种“回归”,实则是全球贸易效率的整体下降。世界银行和亚太经合组织已接连下调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也发出警告:持续碎片化将令发展中国家错失成长窗口。

三、中国的位置:格局重塑的中心

在这场全球贸易的重新布局中,中国既是挑战的承受者,也是格局重塑的参与者。有人将今天的中国比作一座“超级工厂”——不仅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还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通信等高技术领域把握关键节点。这种深厚的产业基础,使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仍具不可替代性。即使“脱钩”成为部分国家的政策口号,跨国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率与现实路径后,往往仍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绕不开、搬不走,也断不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尽管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不少外资企业依然选择在华增资扩产。他们不是看不到风险,而是更看重中国在市场规模、产业协同与技术整合上的综合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贸布局也在逐步调整重心。过去以欧美为主的出口格局,正逐渐被更具多元性的“全球南方”与欧亚腹地市场所替代。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推进,到与中东、非洲、拉美国家的制度性合作,一张更具弹性的新型经贸网络正在成形。在这张网络中,中欧班列的作用尤为关键。作为贯通亚欧大陆的陆路通道,它连接着中国产业带与中东欧、俄罗斯、中亚等市场,已成为稳定出口物流、降低物流风险的重要桥梁。在海运不稳、地缘不安的背景下,这条“钢铁丝绸之路”为外贸提供了新的可控路径,也为产业链带来了新的韧性。这一系列战略布局,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也为中国应对未来可能加剧的不确定性,构建起一层更厚实的缓冲带。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一个问题正在显现:在全球高端制造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在“效率”之外赢得“信任”?如何让制度的稳定性、品牌的可靠性、技术的创新性,成为吸引长期合作的资本?这早已不是“有没有货”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愿意长期跟你做生意”的问题。

如果说过去的全球化是一场追逐成本的“竞速游戏”,那么今天,它更像是一场围绕信任与规则的“朋友圈构建”。走得快,不如站得稳;赢得多,不如赢得久。在这样的新局中,谁能既坚持开放,又不盲目冒进;既追求效率,又守住稳定与安全,谁就更有可能在重绘中的全球版图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全球化的下一程,显然不再是一场单纯比拼效率与成本的“竞速游戏”,而更像是一场复杂而缓慢的“信任重构”进程。在这场变局中,全球贸易的故事并未落幕,只是换了讲法。过去,它遵循的是“流水线逻辑”——商品沿着最经济的路线流动,哪里便宜、哪里高效,就往哪里走。而现在,它更像进入了“朋友圈逻辑”——商品流向不再仅由价格决定,更取决于彼此的信任、政治关系和制度契合。在这个全球贸易的“再分区”时代,谁能在信任与效率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谁就更有可能在新的版图中站稳脚跟。这不是一场比速度的比赛,而是一场看耐力的长跑。起跑线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跑到终点。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关税回潮与经贸秩序重构:全球贸易正驶向何方?】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news/36309.html 
     文章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中信证券:AI是半导体产业最大驱动力 云端看国产替代 终端看下游增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半导体周期仍处于上行通道,其中AI持续强劲,泛工业接棒消费电子也进入复苏阶段。展
【中银宏观: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周报(20225.8.3)】经济有活力,政策有定力
7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3%,环比季节性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和综合PMI
留置调查近三月,是否延长取决于哪些因素?
“张律师,我家人被留置快满三个月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也不知道是要放人,还是继续延长……”这是很多家属都会经历的焦虑阶段,
偿付能力“体检”5家不达标,如何“摘帽”?
保险秘闻baoxianmiwen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密集披露。截至8月4日,已有143家保险机构发布相关信息,其中包括60家人身险公
你家是“儿子命”还是“女儿命”?答案可能在基因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就能“精准预测”宝宝的性别了。研究发现的仅仅是一种概率上的倾向,而非决定论。性别的形成是一个极
无畏契约手游来袭,8月19日“瓦”动全城
8月3日,《无畏契约:源能行动》(即《无畏契约手游》)在上海举办了盛大的定档发布会,正式宣布该游戏将于8月19日与广大玩家见
《仲夏六日谈》第四季回归:对话AI,回望人类
2025年7月28日至8月6日,由腾讯研究院出品的人文科技对谈节目《仲夏六日谈》第四季在微信视频号、腾讯新闻APP等平台正式播出。本
关税回潮与经贸秩序重构:全球贸易正驶向何方?
(本文作者徐铭梽,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博雅青年学者)曾几何时,自由贸易还是全球经济的主旋律。各国像拼图
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专题论坛召开
  7月3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航空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专题
iPhone 17 Air电池实物曝光:仅2900mAh容量,为了轻薄值得吗?
苹果iPhone 17系列手机预计将会在今年9月份和大家正式见面,其中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iPhone 17 Air系列手机,毕竟这款手机将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