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唐玄宗李隆基的三郎称呼是怎么来的?它又有什么渊源和讲究?
2024-12-06 23:55
唐玄宗李隆基的三郎称呼是怎么来的?它又有什么渊源和讲究? 李隆基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非常讲究等级观念。可以说,等级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饮食、服饰、婚配与丧葬等等,包括人们见面时相互的称谓,也要有所区别。

其实,行第称谓在我国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

到了上古时期,人们用伯、仲、叔、季四个字,来表示对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的排列次序。行第,简单的说,就是指家族内子弟(女)的排行次第。

在唐代,人们沿袭了魏晋以来的士族风习,迎合社会礼俗,行第称谓尤为盛行。

即使是帝王将相,在非正式场合,也经常以行第称呼。如唐太宗李世民就被称作二郎,唐玄宗李隆基被称作三郎。

行第的称呼方式以及特点

在唐代最常见的行第称呼,就是排行加姓氏或是连姓名作为称谓,如前文所说的“元二”和“董大”就是如此。

这种方式在同辈与长辈、上级与下级之间也有使用。但使用这一方式时,一般是彼此关系非常熟络、亲近。

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有亲疏远近和长幼尊卑之别,同时还必须注意场合分寸。如果用得不当,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第二种方式,是排行兼带表示亲属关系的兄、弟、叔、伯等以及郎、官等作为称谓。

第三种方式,是将排行与姓氏官名合称,或是兼带名字及其他称谓。

这种行第称谓方式,比较正式、郑重,无论年龄少长、同僚之间上下级,或是彼此相熟与否都可使用,因此它在唐代的使用范围最广。

张氏排行第十二,曾任门下省给事中。其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为“阁老”;在汉代,州刺史被称为“使君”,唐人又沿用了这一称呼,以示尊敬。

可以确定的是,从以上唐代行第不同的称呼方式,我们不难看出其间的社会关系,也可进一步了解唐人的社会习俗。

那么,行第称呼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在唐代家族内子女的排行男女有别。即使是同辈兄弟姐妹,也不能一统而论,这可以从唐代的墓志铭中,得到印证。

例如在《唐代墓志汇编》中,唐朝大中年间,065卷,孙景商为妹妹孙廿九作墓志,就自称“卅四兄”,兄的行第反在妹之下。可见,唐人行第称谓男女各论,不相统一。

按同父排行的就是小排行,但这种排行方法在唐代用的并不多。而按同祖或者同曾祖兄弟的排行,就称为大排行。

由于大排行,是一个家族同辈的人,分男女、按年龄各自排行,更能反映一个家族中的长幼次序及家族观念,因此在唐代社会,更为盛行大排行。

在魏晋时期,当时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会在起名时会找一个共同用字。

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如果是起单名,就以偏旁为排行。

此外还有一种最直接的排行方法,就是用数字排行。“兄弟行次,称一为大”,排行最小的,用“小”或者“老”,中间的就用数字表示。

顾炎武先生说:“这种做法,不知始自何时”。但是用数字排行,显然最直观也最通俗,因而也最容易被人们接受,最容易流行开来。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在睿宗景元元年,即公元710年,每有宰相奏事,唐睿宗就问:“曾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

此处的三郎,指的就是皇太子李隆基。可见在唐朝皇室,以行第作为家内称呼,已是一种习惯风俗。

其实,唐朝皇帝在非正式场合,也经常以行第来称呼臣下。比如,唐高祖李渊就称呼裴寂为裴三,唐德宗李适呼自己的贤相陆贽为陆九等等。

但“郎”这一称谓,在我国古代本是家奴称呼少主,或是妻妾称呼夫君所用。后自六朝以来,也与“官”合称,作为少年男子的美称流行于世。

在武则天以前,排行兼带郎、官的行第称谓,更多的是贵族子弟,包括一些宠臣在朝中用以称行道第。

或者换句话说,武则天以前,行第之称一般更多的是用于贵族家内,或是“亲故”。在武则天以后,就开始流行于朝廷并更加社会化了。

如唐玄宗时期,御史中丞杨慎矜与户部侍郎王鉷,都因排行第七,被称为“七郎”;安禄山称呼李林甫为“十郎”,而安禄山自己,又被近亲者称作“三兄”。

可见,行第之称在彼时的朝廷官场,已经十分盛行,而其适用范围也逐渐向民间世俗扩张。

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看出,文人之间用行第相互称呼,也已经是一种风气了。到了唐后期,更发展为在进士科举中,以行第相称的习惯。

多数人十年寒窗,就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进士”为当时文人所向,那么科举中的行第称谓对世俗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相者冯七、梁十二,女商兼豪侠荆十三娘,广州织鞋业者何二娘等。可以看出,其中不仅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且有男有女。

彼时,连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也入乡随俗,以行第称呼。如日本僧人写下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居住在泗州涟水县的崔晕第十二郎,是一个新罗人。

可见,以行第相称在唐朝民间的普及程度有多广了。

行第本是家族内子弟女的排行次第,因此包含有亲情的因素,人们自然乐于接受,这也是行第称谓得以流行的一个原因。

但行第之称之所以能在唐代得以盛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名字而使用,另一个原因就是,行第称谓与社会礼法的相结合。

这种做法,与其说是表现为初次见面的客气,实则是因为相互的尊敬,而不直接提及对方的名讳。

因为在唐代,人们重视名讳,但更重避讳。如果初次见面便直接称名道姓,是一种很无礼的行为,而以行第称谓便可以避免。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亲缘家族关系。行第作为家族内称呼,因使用范围广泛,扩展到无亲属关系的友朋及同僚之间,视彼此如同兄弟,情谊深厚,甚至将对方纳入家庭成员的范畴。

以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格局和感情境界。而这样的行第称呼,在平时无疑也是起到了联络感情的妙用。

后来,红拂女,李靖以及虬髯客三人,关系密切,被并称为“风尘三侠”。

·?行第是士族官势们炫耀高贵门第的工具

行第称谓在唐朝,最初流行于皇亲贵胄之间,这与唐人沿袭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魏晋南北朝至隋朝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前后交替频繁,唐朝又正处于封建社会前后交替的变革时期。

虽然许多如崔、卢、李、郑这些魏晋大族,势力在这一时期已经渐渐衰落,但当时人们门阀观念依然很强,这些大族延续下来的家世门第,仍是为人们所仰慕的。

尽管如此,由于魏征、房玄龄等朝廷重臣与山东士族通婚,因此,山东世族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对于唐人而言,自身带有一个望族出身的标签,本身就是一个傲人的资本。

可见,日常生活中那些士族大家以行第称呼,既显得亲近平和,又不失为对自身高贵门第的适当炫耀。

在唐代,行第称谓之所以如此盛行,是有着多种元素综合影响形成的结果,但最直接的原因是门阀观念的世俗化,它有着很强的时代背景的痕迹。

只是到了唐末藩镇动乱迭起之时,这些世家望族势力进一步衰微,由此引起门阀观念渐渐淡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唐玄宗李隆基的三郎称呼是怎么来的?它又有什么渊源和讲究?】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news/29662.html 
     文章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知欢xda智能手机网「知欢」
知欢是很受欢迎的社交app了,这里没有那么多烦人的广告,采用了全新的地图交友模式,让你可以认识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朋友,你可
淦,今天浅谈下手机的主板布局!手机主板「淦,今天浅谈下手机的主板布局!」
三段式是什么鬼?iPhone的三段式很高贵?我们今天就谈谈手机的主板布局吧!建议阅读时间:10min放眼全世界厂商,手机品牌多到触
如何解决OPPO手机电量不准确的问题?oppo手机怎么设置呼叫转移「如何解决OPPO手机电量不准确的问题?」
如何解决OPPO手机电量不准确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
苹果手机强制关机重启的全攻略:让你的设备恢复活力苹果手机如何强制重启「苹果手机强制关机重启的全攻略:让你的设备恢复活力」
在我们日常使用苹果手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如手机卡顿、应用崩溃或设备无响应等。这时,强制关机重启往往是解决
许多观众追捧的动漫电影免费高清完整版,值得一看!神马电影手机「许多观众追捧的动漫电影免费高清完整版,值得一看!」
在琪琪网,观众能够轻松获取到最新一季的电视剧,涵盖了各类题材。无论你是喜爱青春爱情、悬疑推理,还是古装剧等,都能在这里找
ARK: Survival Evolved(方舟生存进化2.0.12最新版)方舟手机版「ARK: Survival Evolved(方舟生存进化2.0.12最新版)」
方舟生存进化2.0.12最新版是手机上的中文版本,拥有全新的玩法和动植物。大家期待已久的地牢系统全面开放,不断的捕猎和驯服恐龙
真我手机搬家安卓版手机搬家下载「真我手机搬家安卓版」
真我手机搬家安卓版是一款专为android用户设计的手机数据迁移工具,由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这款软件以其高效、安全、便捷
走路计步器怎么开启手机自动计步器「走路计步器怎么开启」
在现代健康生活的追求中,走路计步器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监测运动量的得力助手。无论是智能手表、手机应用还是专门的计步器设备,都
汽车手机无线充电WPC手机无线充电原理「汽车手机无线充电WPC」
汽车手机无线充电WPC        各大品牌手机支持无线充电,带动了汽车手机无线充电市场的爆发,目前国内汽车品牌东风日产、吉
新零售模式拥抱线下手机行业零售店手机营销「新零售模式拥抱线下手机行业零售店」
  自新零售模式风靡各行,转型的品牌已经数不胜数,目前手机零售的形式主要有手机连锁店、运营商营业厅、大卖场、零售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