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唐玄宗李隆基的三郎称呼是怎么来的?它又有什么渊源和讲究?
2024-12-06 23:55
唐玄宗李隆基的三郎称呼是怎么来的?它又有什么渊源和讲究? 李隆基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非常讲究等级观念。可以说,等级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饮食、服饰、婚配与丧葬等等,包括人们见面时相互的称谓,也要有所区别。

其实,行第称谓在我国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

到了上古时期,人们用伯、仲、叔、季四个字,来表示对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的排列次序。行第,简单的说,就是指家族内子弟(女)的排行次第。

在唐代,人们沿袭了魏晋以来的士族风习,迎合社会礼俗,行第称谓尤为盛行。

即使是帝王将相,在非正式场合,也经常以行第称呼。如唐太宗李世民就被称作二郎,唐玄宗李隆基被称作三郎。

行第的称呼方式以及特点

在唐代最常见的行第称呼,就是排行加姓氏或是连姓名作为称谓,如前文所说的“元二”和“董大”就是如此。

这种方式在同辈与长辈、上级与下级之间也有使用。但使用这一方式时,一般是彼此关系非常熟络、亲近。

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有亲疏远近和长幼尊卑之别,同时还必须注意场合分寸。如果用得不当,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第二种方式,是排行兼带表示亲属关系的兄、弟、叔、伯等以及郎、官等作为称谓。

第三种方式,是将排行与姓氏官名合称,或是兼带名字及其他称谓。

这种行第称谓方式,比较正式、郑重,无论年龄少长、同僚之间上下级,或是彼此相熟与否都可使用,因此它在唐代的使用范围最广。

张氏排行第十二,曾任门下省给事中。其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为“阁老”;在汉代,州刺史被称为“使君”,唐人又沿用了这一称呼,以示尊敬。

可以确定的是,从以上唐代行第不同的称呼方式,我们不难看出其间的社会关系,也可进一步了解唐人的社会习俗。

那么,行第称呼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在唐代家族内子女的排行男女有别。即使是同辈兄弟姐妹,也不能一统而论,这可以从唐代的墓志铭中,得到印证。

例如在《唐代墓志汇编》中,唐朝大中年间,065卷,孙景商为妹妹孙廿九作墓志,就自称“卅四兄”,兄的行第反在妹之下。可见,唐人行第称谓男女各论,不相统一。

按同父排行的就是小排行,但这种排行方法在唐代用的并不多。而按同祖或者同曾祖兄弟的排行,就称为大排行。

由于大排行,是一个家族同辈的人,分男女、按年龄各自排行,更能反映一个家族中的长幼次序及家族观念,因此在唐代社会,更为盛行大排行。

在魏晋时期,当时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会在起名时会找一个共同用字。

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如果是起单名,就以偏旁为排行。

此外还有一种最直接的排行方法,就是用数字排行。“兄弟行次,称一为大”,排行最小的,用“小”或者“老”,中间的就用数字表示。

顾炎武先生说:“这种做法,不知始自何时”。但是用数字排行,显然最直观也最通俗,因而也最容易被人们接受,最容易流行开来。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在睿宗景元元年,即公元710年,每有宰相奏事,唐睿宗就问:“曾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

此处的三郎,指的就是皇太子李隆基。可见在唐朝皇室,以行第作为家内称呼,已是一种习惯风俗。

其实,唐朝皇帝在非正式场合,也经常以行第来称呼臣下。比如,唐高祖李渊就称呼裴寂为裴三,唐德宗李适呼自己的贤相陆贽为陆九等等。

但“郎”这一称谓,在我国古代本是家奴称呼少主,或是妻妾称呼夫君所用。后自六朝以来,也与“官”合称,作为少年男子的美称流行于世。

在武则天以前,排行兼带郎、官的行第称谓,更多的是贵族子弟,包括一些宠臣在朝中用以称行道第。

或者换句话说,武则天以前,行第之称一般更多的是用于贵族家内,或是“亲故”。在武则天以后,就开始流行于朝廷并更加社会化了。

如唐玄宗时期,御史中丞杨慎矜与户部侍郎王鉷,都因排行第七,被称为“七郎”;安禄山称呼李林甫为“十郎”,而安禄山自己,又被近亲者称作“三兄”。

可见,行第之称在彼时的朝廷官场,已经十分盛行,而其适用范围也逐渐向民间世俗扩张。

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看出,文人之间用行第相互称呼,也已经是一种风气了。到了唐后期,更发展为在进士科举中,以行第相称的习惯。

多数人十年寒窗,就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进士”为当时文人所向,那么科举中的行第称谓对世俗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相者冯七、梁十二,女商兼豪侠荆十三娘,广州织鞋业者何二娘等。可以看出,其中不仅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且有男有女。

彼时,连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也入乡随俗,以行第称呼。如日本僧人写下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居住在泗州涟水县的崔晕第十二郎,是一个新罗人。

可见,以行第相称在唐朝民间的普及程度有多广了。

行第本是家族内子弟女的排行次第,因此包含有亲情的因素,人们自然乐于接受,这也是行第称谓得以流行的一个原因。

但行第之称之所以能在唐代得以盛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名字而使用,另一个原因就是,行第称谓与社会礼法的相结合。

这种做法,与其说是表现为初次见面的客气,实则是因为相互的尊敬,而不直接提及对方的名讳。

因为在唐代,人们重视名讳,但更重避讳。如果初次见面便直接称名道姓,是一种很无礼的行为,而以行第称谓便可以避免。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亲缘家族关系。行第作为家族内称呼,因使用范围广泛,扩展到无亲属关系的友朋及同僚之间,视彼此如同兄弟,情谊深厚,甚至将对方纳入家庭成员的范畴。

以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格局和感情境界。而这样的行第称呼,在平时无疑也是起到了联络感情的妙用。

后来,红拂女,李靖以及虬髯客三人,关系密切,被并称为“风尘三侠”。

·?行第是士族官势们炫耀高贵门第的工具

行第称谓在唐朝,最初流行于皇亲贵胄之间,这与唐人沿袭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魏晋南北朝至隋朝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前后交替频繁,唐朝又正处于封建社会前后交替的变革时期。

虽然许多如崔、卢、李、郑这些魏晋大族,势力在这一时期已经渐渐衰落,但当时人们门阀观念依然很强,这些大族延续下来的家世门第,仍是为人们所仰慕的。

尽管如此,由于魏征、房玄龄等朝廷重臣与山东士族通婚,因此,山东世族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对于唐人而言,自身带有一个望族出身的标签,本身就是一个傲人的资本。

可见,日常生活中那些士族大家以行第称呼,既显得亲近平和,又不失为对自身高贵门第的适当炫耀。

在唐代,行第称谓之所以如此盛行,是有着多种元素综合影响形成的结果,但最直接的原因是门阀观念的世俗化,它有着很强的时代背景的痕迹。

只是到了唐末藩镇动乱迭起之时,这些世家望族势力进一步衰微,由此引起门阀观念渐渐淡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唐玄宗李隆基的三郎称呼是怎么来的?它又有什么渊源和讲究?】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78564.xrbh.cn/news/29662.html 
     文章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移动站 http://www78564.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闲置手机怎么处理?除了以旧换新外,闲置手机有了新去处
随着手机更新换代,不少人家中保存了一些闲置手机,如何处理成为大家头疼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涉及手机里的隐私泄露。除了
大涨后大跌!“金条还没到手已亏4万多” 金店老板称20年没见过这样的行情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恩慧美国大打“关税战”,正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没想到黄金也被拖下水了,本来以为它作为避险资产,应
泰拉瑞亚手机合成树泰拉瑞亚手机合成表「泰拉瑞亚手机合成树」
      从泰拉瑞亚Wiki上扒的手机合成树,对萌新应该有用的,毕竟我刚玩几十个小时的时候都不知道合成东西需要查wiki。以下是
湘潭公积金使用政策优化 代际互助、首付降低等6大利好来了
为更好地满足缴存人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4月7日,湘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湘潭市住房公
小米云服务64位2.5.3小米手机云服务「小米云服务64位2.5.3」
小米云服务是一款小米集团推出的个人数据存储服务,软件内置在小米品牌手机、平板、电视、IoT等设备中,同时提供Windows及Mac的
明日首班车起,北京15条轨道交通地面高架线路区段停运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为全力应对大风橙色预警,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北京市交通部门已全面进入应急状态
生态环保业推动绿色转型动力强劲
经济日报记者 刘瑾 潘卓然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生态环保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
发烧第二步——JBL 4312E和Melody Super 34的故事(多图,手机流量慎入)手机故事「发烧第二步——JBL 4312E和Melody Super 34的故事(多图,手机流量慎入)」
很久没上SMZDM晒单了,不是不想,只是因为——本DIAO在憋!大!招!………………………………哥这次晒单是冲着分(yi)享(qian
手机、手环、计步器 都是如何知道我们每天走了多少步的?谜底揭晓手机自动计步器「手机、手环、计步器 都是如何知道我们每天走了多少步的?谜底揭晓」
如今,每个人都非常关注健康。不管是出门佩戴手环、计步器,还是拿手机记录行走步数,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可是,计步器到
极客修已恢复营业 3亿元的案子背后:价格低、质量差、扩张快互联网手机「极客修已恢复营业 3亿元的案子背后:价格低、质量差、扩张快」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手机屏幕碎了,电池掉电太快,走官方维修,价格过高,不少用户选择线上下单、线下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