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阅刊”并设为星标!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
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年轻书法家谭桥获得最高奖。几位颇有水平的书法家在予以好评的同时,也表明了这幅获奖作品的草法(书写技巧和规则)有些“难以辨认”。相比其他易认的字体,草书的确难以辨认,但它还要讲究“合乎法则”。谭桥也承认自己的草法并不严谨,但他在创作中进行了“超乎定格”的艺术处理。
书法创作如此,生活营造如此,人生演绎也是如此。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合乎法则与超乎定格”为主题,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讲述年轻的草书书法家获得作品展最高奖,几位水平较高的书法家表明“神仙难认”的疑义。谭桥也承认自己的草书在讲究“合乎法则”上不够严谨,进行了“超乎定格”的处理。无论是书法家,还是谭桥本人,都一分为二的评价,在承认疑虑的情况下肯定其合理性。材料第二段进一步指出“合乎法则与超乎定格”的普适性或普遍性,旨在引导考生在写作时,不应只注重写“合乎法则”或“超乎定格”中的某一个方面,更应在广阔的领域认识并揭示出“合乎法则”与“超平定格”的辩证关系。关于未“合乎”的不足或遗憾与能“超乎”的创制或巧妙地例子,历史和现实中比比皆是,如断臂维纳斯,断臂是其不“合乎”的不足或遗憾,但断臂又给人想象的空间,并已成为有缺憾的艺术美;再如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又催生了“超乎”的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增长的效益及美好前景。
材料中虽然设置了书法作品展的情境,但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的却是“合乎法则”与“超乎定格”的关系。考生可以从“合乎法则与超乎定格是并存的”出发,确定自己的立意。但不管是何种立意,都不应偏离“合乎法则”与“超乎定格”这个核心,更不可将二者割裂开来,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与思辨性。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规则与超越同行,现实与梦想齐飞。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不合法则,不成方圆。“巨匠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合乎法则,是学习技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二、规则亦应有,超越不可无。“墨守成规者死,改变创新者生”,在合乎法则的前提下,勇于超越才是点亮文明之火的原动力。三、法则是创新与超越的前提,而超越活动又是法则不断完善的动力,只有托好法则与超越的天平,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中行稳致远。
立意:
1.规则与超越同行,现实与梦想齐飞。
2.合乎法则与超乎定格是并存的。
3.以合乎法则为基础,以超乎定格为目标。
【范文参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超越规矩,创新迸发
在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年轻书法家谭桥凭借其作品荣获最高奖项,然而,一些有经验的书法家却表示他的作品有些“难以辨认”。事实上,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人生演绎,都存在着一种平衡的关系,即遵循法则的同时,也要冲破定格进行创新。
如著名作家雨果所说:“法则是给智者而不是限制智者的。”合乎法则是任何领域的基础,包括书法艺术和生活营造。书法艺术中的法则是指字、诗规律,笔画的顺序、角度和形态等,它们是传统纪律和审美标准的体现。同样地,人生中的法则是指社会规范、道德伦理的要求,它们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石。合乎法则可以确保作品或生活的有序性、协调性以及可理解性。
类似达·芬奇那样的名人事例告诉我们,超越定格是艺术和生活中的必要元素。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在研究透视法则的同时,超越了传统的框架,创造出了更真实、更具艺术性的作品。他的创新不仅奠定了他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艺术家的创作。
和谐创作需要法则与超定格的平衡。对于书法创作来说,只有熟悉并掌握了传统法则,才能进行既合乎规范又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新。正如谭桥在创作中所做的,他对于草书法则的理解和超越,既保留了传统草书的精髓,又进行了独特的创作处理。正是这种平衡的创作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在评审中获得高度认可。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同样需要合乎法则与超越定格的平衡。合乎法则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它们指引我们成为守法的公民,社会的和谐也因此得以维系。然而,拘泥于法则也会使人生变得平庸和乏味。正如名人事例中的达·芬奇一样,超越定格意味着冲破常规,敢于突破自我与境界的限制,追求独特与个性。只有通过超越定格,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激发创造力和活力,实现自我追求的价值。
合乎法则与超乎定格是创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在书法创作和生活营造中,遵循法则能够确保作品与生活的有序和协调,而超越定格则赋予作品与生活独特的创意和个性。正如雨果所言:“法则是给智者而不是限制智者的”,法则的目的是指导和启迪人们,而非束缚他们的创造力。
只有寻找法则与超越定格的平衡,我们才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在创作与生活中实现真实与美好的个性与价值。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霸总娇妻、赘婿逆袭、豪门恩怨、后宫争宠、重生复仇……最近,微短剧火了。因制作时间短、成品速度快,虽然存在剧情狗血、内容浅白、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但大大满足了受众“猎奇”“爽感”的心理需求。
但是,短视频中也不乏精品:《逃出大英博物馆》虽只有不到十分钟,但制作时间超过半年;《反诈精英》每集三分钟,内容准备却历时十个月;《拜托啦奶奶》只有七集,但编剧深入乡村体验生活近一年……
家里的长辈觉得短视频品质低劣,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请你从“快与慢”的角度,谈谈你对目前短视频创作的一些思考,改变长辈们的偏见。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最近微短剧火了。因制作时间短、成品速度快,受到短视频平台青睐。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大满足了受众“猎奇”“爽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提到短视频中也不乏精品。然后提到家里的长辈对短视频的看法,认为其品质低劣,让考生立足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的身份,从“快与慢”的角度,谈谈对目前短视频创作的一些思考,来改变长辈们的偏见。
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具有内容新颖、节奏决、成本低等特点,因此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微短剧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满足了受众“猎奇”“爽感”的心理需求,短视频中也不乏精品之作。当然部分短视频有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当前这种短视频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因此,长辈觉得短视频品质低劣,是看到了现在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写作任务要求从“快与慢”的角度,谈谈思考和看法,以改变长辈们的偏见。考生可以与长辈交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在短视频“快”节奏中找寻“慢”生活。先列举一些问题现象,然后辩证分析,短视频也会在“小体量”中突显“大主题”、追求“大格局”,提供深层次的思考,以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继续强化价值引领、拓宽题材范围、增强叙事策略、深入挖掘网络用户需求,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有序发展。最后总结,强调不要在短视频中迷失自己,变得缺少耐心,更加浮躁。而应在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慢慢品味生活,慢慢深入思考,找回丢失的“慢生活”的意趣和美好。
立意:
1.在短视频“快”节奏中找寻“慢”生活。
2.方便、快捷、有效地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
3.短视频正在向高阶进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4.提升网络微短剧品质,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范文参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快与慢的协奏曲——短视频创作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然而,面对长辈们对短视频品质低劣的偏见,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我想从“快与慢”的角度,谈谈我对目前短视频创作的一些思考,以期改变他们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短视频市场的确存在着“快”的现象。为了追求时效性和点击率,一些创作者选择了走捷径,制作了大量剧情狗血、内容浅白的微短剧。这些作品往往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度和创新,确实容易给人带来品质低劣的印象。但是,这种“快”并非短视频的全部,它只是市场多样化需求下的一种选择。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短视频创作中“慢”的价值。正如材料中所提到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反诈精英》和《拜托啦奶奶》,这些精品短视频虽然篇幅短小,但背后却蕴含了创作者长时间的准备和深入的思考。它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创作者在“慢”中打磨出了精品。
“慢”是精品短视频的基石。在《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背后,是超过半年的制作时间,这种“慢”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深度。《反诈精英》虽然每集只有三分钟,但内容准备却历时十个月,这种“慢”使得作品能够传递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拜托啦奶奶》的编剧深入乡村体验生活近一年,这种“慢”让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真实感。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短视频创作并非只有“快”的一面,它同样可以“慢”出精品。
那么,如何平衡短视频创作中的“快”与“慢”,提升作品的整体品质,改变长辈们的偏见呢?
首先,创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作观。短视频不是快餐文化,而是可以承载深度和艺术性的媒介。创作者应该追求内容的质量,而不是仅仅追求速度和点击率。在创作过程中,不妨“慢”下来,深入生活,挖掘素材,精心打磨剧本,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其次,平台方应该引导和鼓励优质内容的创作。可以通过调整推荐算法,让高质量的作品得到更多的曝光和认可。同时,平台方也可以举办各种短视频创作大赛,激励创作者创作出更多精品内容。
再次,观众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作为短视频的消费者,我们的选择会影响创作者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更加倾向于观看有深度、有品质的作品,那么市场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给予短视频创作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它的发展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理解,让短视频在“快”与“慢”的协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总之,短视频创作并非只有“快”的一面,它同样可以“慢”出精品。通过创作者、平台方、观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短视频的品质将会得到提升,长辈们的偏见也终将改变。让我们一起期待,短视频在未来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言文字运用中指出:放下紧迫感,保有松弛感,可以远离“隐性疲劳”。其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如考试能不能考好、能不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等等,都会给人造成很强的紧迫感。如何在这种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以语言文字运用内容为材料,引起关键词“松弛感”。第二、三句话指出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会给人造成很强的紧迫感,而如何获得松弛感,考验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可以发现,材料立意的关键在于最后一句,即如何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考生可以围绕这一句来立意,可以有以下思考的角度:
1.什么是紧迫感和松弛感:紧迫感,是现代人生活的常见状态,往往源自于我们对时间的焦虑、对成就的渴望,以及对失败的恐惧。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比较和竞争的环境中,这使得我们很难放松下来。紧迫感有时可以让我们保持奋斗的姿态,保持向上的追求,保持昂扬的精神。但有时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而松弛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拥有松弛感的人更能够享受生活,他们能够在忙碌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能够在压力下保持清晰的思维。松弛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
2.如何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考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比如从方法层面,首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人生的诸多不确定性,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日程。其次,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需要有从容冷静的心态。最后,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还需要学会向外部环境寻找力量。也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来讲,比如学会暂时放下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与山水来一次亲密接触,与家人来一场倾心交谈,听一场演唱会,看一部电影,阅读一本书等等来享受松弛人生!
最后,要辩证看待“松弛感”,比如有的人错把懒惰当成松弛感,毫无目标与追求,终日浑浑噩噩,蹉跎了岁月;有的人把松弛感当作借口,拒绝努力,终日无所事事,无聊度日。因此,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不是让我们逃避竞争,躺平摆烂,也不是让我们远离尘世,追求虚无,而是让我们学会释放压力,舒缓内心,积蓄力量,更好地前行!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保持松弛感,学会乐享生活。接着,结合材料,提出生活中的不确定往往容易让我们有紧迫感。适当的紧迫感,让人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但长时间的紧迫感又容易带来“隐性疲劳”,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我们要保有松弛感,来寻求生命的和谐与美好。然后,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分论点——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日程;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需要有从容冷静的心态;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还需要学会向外部环境寻找力量,来阐述如何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最后,总结观点,“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带给我们前路有虎的紧迫感。在如虎的紧迫感中获得细嗅蔷薇的松弛感需要我们合理规划每日日程,涵养从容冷静的心态,还有向外界寻找力量的勇气。
立意:
1.保持松弛感,学会乐享生活。
2.在紧迫感中寻求松弛感。
3.正视紧迫感,获得松弛感。
4.放下紧迫感,保有松弛感。
5.拒绝精神内耗,乐享松弛人生。
【范文参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拒绝精神内耗 乐享松弛人生
考试能不能考好,比赛能不能拿奖,能不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会给我们造成很强的紧迫感,让我们精神紧张,倍感压力巨大,更有甚者,陷入心理失衡的泥沼,出现精神脆皮现象。我认为,身处紧迫感倍增的社会,我们应拒绝精神内耗,乐享松弛人生。
松弛感是黄庭坚了却官事、登阁倚栏游赏的那份悠闲轻松,是杜甫隔篱邀邻、对饮余杯的那份坦率喜悦,也是陶渊明在与南山的对望中采菊东篱的那份恬淡与闲适。谁不渴望拥有潇洒惬意的松弛人生呢?然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紧迫感总是会让人精神之弦紧绷,还容易让人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也彰显着我们的人生境界。
在山水自然中,为心灵寻一方净土,收获松弛感。自然山水最能疗愈人的内心,苏东坡被贬黄州,仕途受阻,心中不无苦闷,然而一次夜游赤壁,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使他转悲为乐,心中释然。王维返璞归隐,“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这是我们向往的松弛感满满的生活。王羲之曾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秀丽明媚的山水风光确实能够让人身心愉悦,抚慰被紧迫感重压的内心。
人间烟火中,温暖被紧迫焦虑包裹的内心,重拾松弛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到一个新地方喜欢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当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冰冷的房间也温暖起来。因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知己相聚,把酒言欢,放下紧迫感,给心灵放一个假,重获对生活的热爱,才能更好地向未来出发!
同时,有的人错把懒惰当成松弛感,毫无目标与追求,终日浑浑噩噩,蹉跎了岁月;有的人把松弛感当作借口,拒绝努力,终日无所事事,无聊度日。因此,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不是让你逃避竞争,躺平摆烂,也不是让你远离尘世,追求虚无,而是让你学会释放压力,舒缓内心,积蓄力量,更好地前行!
所以,不必羡慕于山水间弹琴品茗的古代文人雅士,也无须向往在江南园林欧洲古堡中炫富的当代网红,学会暂时放下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与山水来一次亲密接触,与家人来一场倾心交谈,不要让紧迫感消耗自己的内心,你也可以乐享松弛人生!
四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冰心在《春水》中有这样一句短诗:“墙脚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著名演员陈道明却认为:“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为要孤芳自赏,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至少,它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围绕“孤芳自赏”这一关键词,分别选用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诗以及当代著名演员陈道明的话。前者借助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像“墙角的花”一样的人:一方面,“墙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狭小的视野,而看不到广阔的天地,眼界狭小;另一方面,也表明它自己生活的空间,也只能是偏狭的一隅,只能是那缺少阳光雨露的“墙角”。这首诗通过对墙角小花孤芳自赏的委婉嘲讽,意在告诫人们做人处世应当谦虚,切勿骄傲,并不断开拓眼界。而后者陈道明的话,则说明“孤芳自赏”意在保持、坚守自己的优秀个性与原则,不被外界干扰、改变,能够出淤泥而不染。
“孤芳自赏”在字典里解释为: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在很多场合它被认为是一个贬义词,即批评人自命清高、自我陶醉、自我迷恋。的确,一味地孤芳自赏容易陷入自我的小天地里,视野变得狭隘,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但处在喧嚣的追名逐利的时代,孤芳自赏,守住自己的个性和原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是难能可贵的品格。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眼界与坚持”,接着列举相关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分别说明目光短浅夜郎自大的弊端,以及随波逐流与之俱黑的危害,由此说明,我们首先应该拥有开拓眼界,跳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增长见识,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广阔,但同时在与世界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到好的,也会接触到消极事物,此时我们也应该适当保持“孤芳自赏”的精神,不被外界的一些误会所沾染,而是能够保持本心,始终如一,以及保持“非常之明”,以冷静犀利的目光洞穿层层迷雾,自戳真相,以空明透彻的理智道破亦真亦假的是非曲直。然后可联系现实社会做进一步论证,最后回归材料,呼应开头。
立意:
1.坚守自我,放眼世界。
2.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3.孤芳自赏不是自傲。
4.做最真的自己,留得清气在人间。
5.保持谦虚心态,追求合作与共赢。
【范文参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孤芳且自赏
如一句经典歌词所说:“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世上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雪花,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多么独特而珍贵的存在啊!我们不妨孤芳自赏。
在我看来,孤芳自赏,实质上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和对庸俗生活的反抗。世界很大,我们每个人却可能平庸而渺小。但是,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却不能平庸如流水线上生产的工艺品。尽管卑微,但我们却可以做自己精神王国的国王!世界是残酷的,孤芳自赏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崎岖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感受孤独,更会遇到众多的嘲笑甚至不公,但请一定不要放弃,因为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应当坚守自身的价值并守护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没有错,如果我们没有妨碍公众和他人的利益与自由,我们为什么要向世界的不公低头!孤芳自赏,是个人区别于芸芸众生的标签,是自我存在的价值与理由!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有多少倜傥非常之辈在孤芳自赏中闪耀于人类的史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庄子的孤芳自赏;“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是屈原的孤芳自赏;“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是唐寅的孤芳自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是王尔德的孤芳自赏;“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是斯特里的孤芳自赏。他们孤芳自赏,他们为世俗世界所不容,在现实生活中沦为社会边缘人,但人类的星空却因他们的名字而闪耀!因为,在他们的孤芳自赏中,分明镌刻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以及,人类高贵的灵魂!
当然,人终究是社会的人,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如果我们陷入孤芳自赏而无法自拔,无异于给自己戴上精神和思想的枷锁,让自己成为一个自怜自怨的自恋者。因此,我们在孤芳自赏之余,又何妨将目光放远,学会去发现世界,去欣赏他人。毕竟,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灵魂、伟大的头脑和美丽的心灵,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发现,去学习,去敬仰!
人们啊,让我们的精神在孤芳自赏中高贵,让我们的思想在孤芳自赏中丰厚,让我们的学识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让我们的心灵在相互拥抱中滋润!孤芳自赏,而又不陷于孤芳自赏,且让我们用一生的智慧去探索,去追寻!
五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则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新闻冲上热搜,该女生初三就开始帮助父亲,连续六年徒手背扛一百多斤的冰箱爬楼送货,她现在是湖北某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面对记者采访,女孩说:“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帮助家里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爸爸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以后我也想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
有人说:“人生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生命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何为轻?何为重?
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认知和选择?请结合上述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讲述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事件,材料中的女生帮助父亲分担生活的重担,她承受了生活给予的重量,也因此收获生命的意义,让自己明确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材料进一步指出,“压倒生命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负担越重,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真切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因此真切实在,勇担责任为“重”,逃避责任,没有意义为“轻”。经历的生命之重让我们脚踏实地,感觉到生命的意义,而生命之轻的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短暂的舒适之后便是水生火热的煎熬和痛苦,是无穷无尽的空虚和落寞。综上,材料启发我们当勇于承担生命中的重量,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题目要求论述“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有怎样的认知和选择,作为时代青年,应当选择真切实在的“重”,而非没有意义的“轻”,因此须着重论证选择“责任的重负”的意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选择生命之重,过有意义的人生。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追求意义,做事讲求原则,积极承担责任,是生命之重。无数的人儿都在承受着生命之重,但正是生命之重我们脚踏实地找到人生意义。二、我行我素,不愿承担世俗责任,放荡不羁,是生命之轻。选择生命之轻就是背叛了责任与坚守,生命最终只剩下荒芜。三、与其追求一种掩盖虚无的假想解脱,不如直面的责任,勇担使命,如此的自由才会有真正的人生意义。
立意:
1.要承担的重任,便是生命的意义。
2.压倒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之重”,更是“生命之轻”。
3.生命是重于泰山而非轻于鸿毛。
【范文参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生命之轻重:责任与担当的选择
近日,一则关于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位女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重量和生命的价值。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禁思考:何为轻?何为重?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在这位女生身上,我们看到了“重”的担当。从初三开始,她就承担起帮助父亲送货的重任,连续六年徒手背扛一百多斤的冰箱爬楼送货。这份重量,不仅仅是冰箱的物理重量,更是家庭责任的重压。然而,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来,用自己的肩膀为家庭分担困难。这份担当,让她在艰难的生活中显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她的故事中看到“轻”的内涵。面对生活的重担,她没有抱怨,没有沉沦,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在她看来,帮助家庭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这种心态的轻盈,让她能够在沉重的生活中找到希望和动力。她说:“现在爸爸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以后我也想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这份信念,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那么,何为轻?何为重?我想,轻与重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对于这位女生来说,家庭的负担是重的,但她的心态是轻的;对于一些人来说,生活的轻松是重的,但他们的责任是轻的。轻与重,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选择。
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首先,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逃避,不能退缩,而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来。正如那位女生所说:“帮助家里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份责任感,让我们在困境中成长,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其次,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的重担往往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就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那位女生用她的笑容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艰难,也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份乐观,让我们在沉重的生活中找到轻盈,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最后,我们要学会平衡。生活中,轻重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不能因为责任的重量而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能因为追求自由的轻盈而逃避责任。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能够保持优雅的姿态。
总之,生命之轻重,在于我们的选择。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让我们学会承担责任,保持乐观心态,寻找平衡,让自己的生命在轻重之间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正如那位女生所说:“现在爸爸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以后我也想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这份信念,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惧风雨。
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提倡我们要合群入众,另一方面又鼓励我们要超群出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
本题作文材料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选择与价值追求的深刻议题,即“合群入众”与“超群出众”之间的平衡与抉择。这一材料触及了个人成长、社会融入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要求考生从这一矛盾而又相辅相成的角度进行深思。
审题立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探讨“合群入众”的重要性。人是社会性动物,融入集体、与人和睦相处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还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理解和协作,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应当强调“超群出众”的必要性。在尊重集体、融入社会的同时,个人也应追求独特性和卓越性。这不仅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超群出众意味着勇于挑战自我、突破常规,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最后,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如何在“合群入众”与“超群出众”之间找到平衡点。这要求我们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融入集体;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也要关注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既不失自我,又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本题的审题立意应围绕“合群入众与超群出众的平衡”展开,探讨如何在融入集体与追求个性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23.立意:
1.既要超群又要合群,两者并不矛盾2.肯定合群入众,注重人际交往,社会关系建立、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3.肯定超群出众,肯定自我价值追求
审题:合群意为(形)跟大家关系融洽,合得来;(动)结成团体,互助合作。这里的“入众”来自于佛教用语,即与众共同起居,结合前后文,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相处。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可以离开群众,一定要和大家相处。超群出众指超过众人。之所以产生疑惑,是只看到了字面意义上的矛盾,而没有理解两个概念应该是不同层面的要求。
【范文参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入乎其中,拔乎其萃
人生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提倡我们要合群入众,另一方面又鼓励我们要超群出众。(引:最为常用的材料作文开篇法,可直接引用材料,也可用哲理性话语引入。)入众与出众似乎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两者不可得兼。其实是被这两个概念的表面意思所迷惑,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出众与入众指向的是人的不同的两个维度,入众是人的社会性需求,而出众则是人自我价值实现。(提: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辨析关键词的内涵,为后面观点的确立做铺垫。)在心理层面人既有个人价值追求的需要,希望自己超群出众,又有他人认同的需要,需要合群入众。既要入乎其中,又要拔乎其萃。(立: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一定要明确,对关键词要有全面的呼应。)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难以脱离群体的影响而独立存在。(分论点的提法,问题意识,此段要论述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合群入众?论点要抓住问题的核心,社会性其实是我的回答,社会与群众是有概念的变化的,显然社会性更好论述,素材也多。)马克思就把人称作一种社会性存在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又把“社会的人”看作“真正的人”,由此可见合群入众对于个体重要性。(这就是大家最关注的素材,有没有高级与平庸的区别呢?还是有的,但关键不是材料的特殊性,而是对观点的切合度。)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独行虽速但众行更远。作为个体,我们渴望通过满足他人的期望来得到他人的认同以此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入众就如同单飞的大雁终于回归了雁阵,离群的马儿又回到了迁徙的马群。(分析其实的在进行逻辑的梳理,只是把梳理的过程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表述,体现了写作者特色与文字功力。)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类天生是社会性的动物。入乎其中,在社会中完成自我的实现,不亦说乎!(段末的回扣很重要,要有点题的意识。可以借用名言,自然而有深度。)
个体在追求其社会性存在之外,人人又在寻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这一优越感赋予生命以意义,与众不同才能定义自我的存在,不然我们就成了森林里的一棵树,其实仔细观察每棵树也是独一无二的。拔乎其萃,是个体的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一再告诫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个体生命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超越。正如康德所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根会思想的苇草,正是因其思想性让他拥有了独特的光芒,思想性是个体超越性的至高最求,拔乎其萃,我成了果壳里的国王。(此段的分析可以参考第二段,分析的背后其实就是构件型作文的核心观念,文章是由不同的构件组成,就像乐高的积木,构件是有着专用性的特点,掌握了不同的构件,在一定的结构之下,议论文的写作应该成为高效而高分的过程。)
入乎其中,拔乎其萃。入众与出众间展现的是自我的超越与社会性需求的一体两面的独特性,也正是这一独特性最终定义了与众不同,又相互协作的个体。(结尾既是总结,也是再一次的点题,不要忘了点题。)
更多资源请加入 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 ②14648143③1130949986④1131110449(不必重复加)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 商务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华附试题作文(shitizuow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