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郑州,但河南还有兰考。说到兰考,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好榜样——焦裕禄,河南兰考是焦裕禄前辈生前战斗并为之献出生命的地方。
1962年,虽然“三年灾害”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兰考的“三害”——风沙、盐碱和内涝十分严重,导致农业产量低,兰考县的粮食产量仅仅百来斤,人们生活苦不堪言。当焦裕禄前辈踏入兰考这片土地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黄沙,别说是树了,连一点绿色的植物都没有;白茫茫的一片都是盐碱地,地上偶尔有一点枯草,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无法种植农作物,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同志们告诉他“今年春天,原来二十万亩的麦子丰收在望,但是一夜之间却被黄沙给摧毁;盼望着到秋天时,希望能够有一个好收成,却又被秋雨将稻田淹没,导致稻田里面的稻谷颗粒无收;盐碱地更不用说了更是无法种植农作物”。看到这样的场景,焦裕禄前辈沉默了一会,并坚定的说到“大家请放心如果不改变兰考县的面貌,我决不离开”。焦裕禄前辈说到做到,他到兰考县的第二天就去田里考察,农民中访问,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寻找“三害”问题的源头。当焦裕禄前辈到兰考县看到这个地方时,他就清楚的知道“三害”问题的严重性和困难程度,改善“三害”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调查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1963年2月,县委成立了“三害”调查队,开始开展治沙、治水、治盐碱的工作。在1963时,焦裕禄前辈在来兰考之前就患有非常严重的肝病,有许多同志们为焦裕禄前辈的身体考虑,劝他不要下基层去考察,等同志们去考察回来一五一十的听同志们的汇报就好了,但焦裕禄前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跟同志们一样背着干粮日夜奔波在兰考县考察的路。从此之后每次有沙暴临,都能看到焦裕禄前辈的身影。就这样每次狂风暴雨,他都认为是考察的好时机。
有一次兰考下了大暴雨,整整下了一个星期,整个县城是汪洋大海,焦裕禄前辈认为这是查看洪水的好时机,就带着三个同志前往洪水源头。焦裕禄前辈边着边画,等找到洪水源头时已经是傍晚,当然他没有顾上休息,把画好的洪水流向图给当地的支部书记,说洪水的源头找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后焦裕禄前辈就给支部书记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时患有肝病的焦裕禄顾不上其他的就一心想着解决问题。在焦裕禄前辈坚持不懈的带领下考察清楚“三害”问题的底细,为改变兰考面貌奠定了基础。
1964年春天,兰考县“三害”问题顺利推进,但焦裕禄前辈的肝病已经到了晚期,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求埋在兰考县的沙堆上。这就是一个一心为人民的党的好干部,他以实际行动,铸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人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