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
——中国国家领导人、元戎功臣归宿地
八宝山革命公墓正门
1950年,北京市政府将护国寺改建成公墓,这里的太监道士均迁出公墓。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一直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958年,我国实行火葬,革命公墓修建了骨灰堂。将原褒忠护国寺第一、二进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其中分为十一室,第一室安放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骨灰,以后又安放了贺龙、李四光、李宗仁、王进喜等同志的骨灰。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1970年,经周总理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改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革命公墓骨灰堂寄存骨灰的范围调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多少年来,古木参天,景点处处,鲜花簇集,革命公墓不仅是陵园,而且是容寺院园林与庭院绿化为一体的公园,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来这里缅怀先烈,悼念亲友者数以万计,清明节期间尤为集中。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由来
其实,八宝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东西两座山峰构成的,最高处海拔103米,是西山山前岗阜。全山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0.6公里。八宝山历史名胜颇多,明代时有延寿寺、灵福寺、朝阳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褒忠护国寺。褒忠护国寺又名黑山护国寺,是明代永乐年间为纪念名将刚炳所建,寺内有刚炳墓,现仅存墓碑和墓前石龟。日本侵华时期侵略者为纪念死难的日军于山上建忠灵塔,1946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建国后陆续于山上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第二公墓和北京西郊殡仪馆。
大门入口,两侧为第二、第三墓区,道路尽头右转为第一墓区
1949年12月的一个黄昏,北京,中南海。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两个秘书的陪同下,沿着中南海西岸散步。这是他连日来难得的一次休息。此时,周恩来正在考虑一个问题:战争年代环境不允许,现在成立了新中国,该给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了。就在北京找个地方做革命公墓吧!他随即转身吩咐秘书:“你给吴晗同志打个电话,请他明天上午到这里来一下。” 第二天,吴晗来到总理办公室。总理直接说:“这次请你来是谈在北京建一座革命公墓的事。你们在北京找块好地方,建一座公墓,把烈士们的遗骨迁进去。让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让后代时时不忘胜利来之不易。公墓不但作为烈士的安息地,还要成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的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好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吴晗问:“您有什么具体要求?”周恩来说:“北京附近我不太熟悉,说不出哪里好。我想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今后群众还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当然,公墓建起来后可以搞绿化,改善环境。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中国领导人的安葬地
过去,谈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总给人一种神秘联想,因为它是中国领导人的“御用”公墓。不管毛泽东时期的老将朱德、彭德怀,还是老邓时期的陈云、姚依林,新闻里“安葬八宝山公墓”,是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功勋的认可。然而今天,神秘色彩即将褪掉,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墓。
总体布局来看,八宝山革命公墓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墓区,二为骨灰堂。墓地或骨灰的安放格局遵循生前政治级别而定。位于整个公墓北向顶端的一墓区内主要安葬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士。因此,一墓区是公墓中政治规格最高的地方。
墓区布局
八宝山现共有三个墓区,进入正门后的大道两侧分别为二墓区和三墓区——它们占据了公墓最显著的位置,是在一墓区形成后扩展而成的,安葬了530多位逝世于五六十年代的革命人士。
1950年,任弼时同志因病逝世,他是建国后第一位故去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八宝山建成后入葬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因此任弼时墓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这一墓地面积300平方米,在公墓中面积最大。中共十大元帅、上百上将的墓地都比不过他。 任弼时墓完成后,第一届中央政府副主席、民盟副主席张澜墓,就挨着任弼时墓的西侧放;1955年纪念瞿秋白逝世二十周年时,有关方面把他的遗骨从福建长汀迁葬到八宝山,并葬于任弼时墓东侧。于是,第一墓区就在这基础上形成。
“西一区”墓地,还有1998年过世的书法家舒同的墓。九平米大的墓地由汉白玉、砚台石及将军石砌成。1998年过世的舒同,墓碑上镌刻着夫人王云飞的名字,王还在世,显示西归后也将和舒同葬一起。舒同以特批形式享政协副主席待遇,墓地因此为九平米。整个墓区中,还有不少夫妻合葬或即将合葬的墓碑,如2003年过世的李富春与蔡畅,去年过世的宋任穷与未亡人钟月林,徐海东与周东屏,邓子恢与陈兰,罗荣桓与林月琴。但在另一区的“骨灰堂”,骨灰摆放就完全按生前级别,也因此,陈毅夫人张茜因级别不够,就不能和陈毅共置一室,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也同样分属两地。
革命公墓骨灰堂正门
骨灰堂按级别分类
八宝山除了墓区之外还有骨灰堂,这里不仅安放朱德、彭德怀、贺龙、陶铸、廖承志的骨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及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骨灰也都在此。由于中共建政前,这里是国民党的忠烈祠,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抗战将领,也都安葬于此。
进入骨灰堂大门,最先看到的是“红军墙”,墙面镌刻着“弘扬红军精神,建设伟大祖国”。这面墙上的编号已达到1058号,距最后一个编号1135号,剩余空间不足100个。1988年以后,由于骨灰堂骨灰寄存空间紧张,骨灰堂院内开始建起骨灰墙。11面骨灰墙分别位于骨灰堂北、西、东三面,在大约一百米的狭长通道两侧,密密麻麻布满鲜花和遗像。
骨灰室中历史价值最高的当属中一室,又称骨灰安放一室或瞻仰厅。据曾瞻仰过此厅的人描述,骨灰堂一室没有奢华的装饰,但却充满庄重静穆气氛。迎面正中的一座骨灰盒(101号)是朱德元帅。紧挨着朱德的是彭德怀元帅(102号)。陈毅元帅的骨灰盒也安放在这里。而贺龙元帅,这位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的骨灰盒,据说恰好安放在81号位置上。
一室还安放了董必武、陶铸、廖承志、李富春、许光达、陈赓、徐海东、林伯渠等已故领导人的骨灰。此外还安放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前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起义将领傅作义、陈明仁的骨灰。虽称为瞻仰室,但这里并不对外开放,仅接待家属。
实际上,整个骨灰堂都只对家属开放,他们凭骨灰存放证到这里祭奠亲人。管理人员说,不对外开放的原因,一是为了确保骨灰安全,因为曾发生过骨灰失窃事件,再者长期接触室外空气,对骨灰保存不利。
骨灰堂内28个安放室的存放规格亦有不同,除中一室外,还有九间安放室存放副部级以上干部的骨灰。记者进入的东1—3室面积大约二三十平米,室内安静恬淡,光线柔和。很多骨灰盒上放着鲜花、党旗。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几间屋子,正部级要放置正面位置,副部级放在两侧。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的骨灰摆放完全按照生前级别,因此很多革命家、领导人和他们的妻子因级别关系不能合葬,例如陈毅的夫人张茜因级别不够就不能和陈毅共同进入中一室。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也同样分属两地。
正对革命公墓骨灰堂正门的中一室即为国家领导人骨灰安放处。文革毁墓风波
公墓最初均为土葬,1956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彭真等15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一份倡议书上签了字,自愿实行火葬。1958年,八宝山革命公墓建立骨灰堂后,开始陆续有骨灰存放。 到1966年,八宝山革命公墓共建墓539座。文革开始后,红卫兵开始冲击公墓,整个十年动乱期间,被破坏的坟墓有120座,其中砸坏后起出尸体的坟墓有3座。瞿秋白的墓,是破坏最为严重的。因被戴上“叛徒”的帽子,在1966年,瞿秋白墓被几百名红卫兵挥镐夷为平地。
1979年后,墓地开始修复工作,包括瞿秋白墓在内的一百余座被破坏的公墓全部被修好。骨灰堂内,康生和谢富治的骨灰盒遭到其他逝者家属的唾弃和破坏,后经中组部同意,二人的骨灰被迁出骨灰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胡耀邦等人的遗骨均未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毛泽东的遗体陈放在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的遗体火化后骨灰撒在祖国大地上,刘少奇的骨灰在拨乱反正后从开封迎回北京,胡耀邦的骨灰则安葬在江西省的共青城。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称,建国后,一定级别的干部逝后去处一般有三:骨灰撒散;骨灰迁回逝者原籍;大部分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从按级别定面积到以价格杠杆进行调整八宝山革命公墓原定安葬对象为革命烈士,后扩大到一定级别的干部。1951年颁布执行的《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规定,牺牲或积劳病故的革命军人和革命工作人员,经过申请批准后,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干部的级别,最初定为“县级以上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到了1992年,革命公墓安置骨灰者的范围由县团级调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华民族就有重视长亲的传统。依逝者威望、声誉、资历等的不同,在丧葬的地点、规格、礼仪、墓穴的大小及耗资等诸方面有所区别。八宝山革命公墓在修建时也是如此安排的。根据逝者在党和政府中担任的职务高低,参加革命的时间长短、贡献大小,在墓穴的规格、安葬的地点上也有所不同。这并不是共产党讲等级排场,而是只要谁对历史,对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人民就以最高规格安葬谁。 1951年8月,北京市民政局制定了《革命烈士公墓安葬暂行规定》(草案),报张友渔副市长,张友渔副市长批示:“本办法只称为《革命公墓暂行规则》。” 删去了“烈士”二字。修改后的暂行规定上报政务院秘书厅转内务部审批后,于1951年12月20日以内优字第270号文件核准颁布执行。 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第三条规定: 墓穴用地,根据干部级别,划分为三级区,安葬者须按照各区各级顺序及面积大小使用,不得挑选和扩大。 第一区,安葬县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2尺,宽6尺或长12尺,宽12尺。 第二区,安葬省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军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8尺,宽18尺或长24尺,宽24尺。 第三区,安葬对革命有特殊功绩的,其墓穴地大小另行规定。 根据此规定,公墓墓区的划分是:庙前是县团级干部墓区;庙后东侧是地委级干部墓区;西侧是省委级干部墓区;再向上是中央领导干部的墓区。 后来建立了骨灰堂,骨灰安放也有严格的规定。骨灰分为一、二、三、四……室,中央领导,部队兵团级以上领导,地方部级以上领导的骨灰可以安放在一室。但一室又分为正面和侧面。正面安放的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骨灰,侧面则安放其他领导同志的骨灰。至于墓盖、石碑、月台的尺寸,也都针对不同级别干部有详细的规定。
计划建成中国首个国家公墓
经历五十多春秋后的八宝山公墓,随时代演变,如今已褪去神秘面纱的八宝山革命公墓,看来也不能免除商业化命运了。
任弼时同志之墓——中共在延安召开“七大”时,他与毛、刘、周、朱并列为中央五大书记。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因病逝世。1951年7月18日,任弼时遗体安葬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灵柩下葬后,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献花圈,乐队高奏国际歌。墓碑名“任弼时同志之墓”,为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
张澜——他可是1949年当选的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这墓碑上怎么写着张澜主席字墓,难道写错了么?其实不是那个主席,是另外一个主席,人家是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徐悲鸿——中国近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
聂荣臻元帅夫妇之墓——“喜松柏之气概,会四化之早成”
陈云之墓——其影响力就不用说了
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1915-2005)又名艾培,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报》任新闻工作。1937年任美国联合社记者。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努力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日本投降后,他在美国积极参加反对干涉中国内政的斗争。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回中国参与《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杂志(原《中国建设》)名誉总编辑、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福利会理事等职。2005年4月17日,国家主席胡 锦涛来到爱泼斯坦的家中看望他。同年5月26日,爱泼斯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夫人:邱茉莉(已故),黄浣碧。有两个养子,女儿艾颂雅,儿子艾颂平。现在被埋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杨成武上将——开国元勋,15岁参加革命,飞夺泸定桥一战成名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外观朴实无华,大量国家领导人的骨灰存放于此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内景,满堂功勋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内景,开国元勋汇集
康克清、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的骨灰盒
张国华中将、陈毅元帅、陶铸副总理的骨灰盒
东一室正对大门的正面位置上安放有55年授衔的大将、上将、中将、军队正大区级别将领,地方正部级别老干部的骨灰盒。东一室内安放的大多为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的骨灰盒。
1988年以后,由于骨灰堂骨灰寄存空间紧张,骨灰堂院内开始建起骨灰墙。11面骨灰墙分别位于骨灰堂北、西、东三面,在大约一百米的狭长通道两侧,密密麻麻布满鲜花和遗像。按照有关规定,地方厅(司)局级、部队师以上干部的骨灰经批准后安放于革命公墓骨灰墙。
杨勇上将——1953年4月,杨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志愿军司令员职务。在金城反击战中,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
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蔡畅之墓,这可能是八宝山最富艺术气息的墓地了。